撰文/本刊记者 张琨 李少伦 通讯员/马瑞翎 云南报道
全国煤炭市场低迷,大中型煤矿面临经营困境,小型煤矿纷纷亏损倒闭。云南能源投资集团电力投资公司下辖的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华盖山煤矿,作为一个年产仅15万吨的小型煤矿,却能够迅速度过“私营转国企”的不适期,在“私”转“公”当年内即实现年利润492万元,顺利成为当地煤矿整合重组主体。
一个小煤矿在产业低潮中逆流而上,成功“变身”,其“掌舵者”有何操盘秘笈?
转身
“我是临危受命!”云南能源投资集团电力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能源”)东方煤业董事长、华盖山负责人刘增强说。
2013年11月,华盖山煤矿正式被云南能源收购。此前,华盖山煤矿是私营企业,产量低下,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困难重重。刘增强被能源集团派往该煤矿所属的东方煤业任董事长。
上任伊始,面临资金短缺、停产、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尚未建成、采矿许可证延期工作未完成、职工办公生活条件简陋、士气低落等诸多不利局面。
“华盖山所蕴藏的煤层厚度究竟是多少?使用的是什么样的采煤工艺、采煤设备和运输设备?工人们是正式员工、临时工还是劳务派遣?吨煤成本究竟是多少?产出与销售是否成正比?当时心里都没个数。”刘增强说。
为摸清情况,刘增强花了足足三个月时间,每天都与矿工一道下井。
“摸清各项数据,搞劳动定额!”刘增强随即决定。
他从设备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费用报销、煤炭销售、安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具体入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以确保煤矿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正规的国企管理方式逐渐渗透到了华盖山煤矿的“骨髓”中,华盖山煤矿这台“有毛病的机器”才开始了正常运转。
“机器动了,得有油。骡马得有草料,才能跑。”刘增强这样形容,其实就是没钱。
完成了原有借款的置换和银行融资工作以后,华盖山煤矿终于进入正常生产。
首先抓安全设施建设和生产技术提高。2014年,华盖山煤矿的全部投入是一千多万。其中在井下安全紧急避险系统投入就是180多万,机械化改造投入是300多万,运输设备和供电系统改造投入100多万。
“每一名矿工都是养家糊口之人。倘若谁留在大地的深处,永远回不来了,那他家里的天就塌了。” 谈到安全生产,刘增强的语气十分严肃。
记者在华盖山煤矿看到,矿工下井或升井时,必须经过专门的检身员严格验身(禁止烟火入井)。升井时进行升井登记和交回交芯片(系在矿工皮带上的一个小方盒,用于井下定位)和矿灯,这三样缺了一件,就视为人还在井下没有上来。
一位矿工告诉记者,虽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000多元,但华盖山煤矿如今是国企,安全方面抓得严,靠得住,收入稳定、安全有保证,他是本地人,家里也照顾得上,全家人都感到放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不仅是安全生产管理,刘增强来到华盖山煤矿后,对选煤质量也进行了“重装”。
在储煤场,刘增强介绍,以前这里的煤炭并不是合理分类出售。他们接管以后,立即购进一套风选设备。
“这里的煤是褐煤,褐煤出井以后暴露在空气中,日晒雨淋,风化严重。因此不能采取传统选煤方法,只能采用风选。”刘增强说,他们根据地区、季节、用户需求和煤的用途特点,合理地将煤分为五个品种:大块煤,适用于烤烟;小块煤,主要用于化工;瓜子状煤、粉状煤和比瓜子大一点的“公分煤”,适用于水泥厂、水玻璃厂、砖厂等等,“这样分类出售,可以使经济效益翻一倍。这套设备安装使用两个月,矿上就赚回了成本!”
把钱使在“刀刃”上,这也是刘增强的成本控制理念。譬如这套风选设备,就是他亲自驾车到云贵两省交界处考察、选取最佳路线,再协调地方交通部门,仅花费60多万元运费就把这台“大家伙”弄了回来,节约了不少费用;平时遇到生产设备故障,为省钱省时,他又马上变成“修理工”,带领相关人员日夜抢修。
刘增强指着一栋集职工食堂、会议室、电教室、活动室于一体的350平米楼房说:“建这个房子,我们才花了30多万。能省钱的地方,我们尽量省;该小气的地方就拼命小气。凡是能自己干的活,我们都甩开膀子自己干。”
谋动
在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的状况下,生产正常了,又得为销售发愁。
“在占领本地市场的同时,必须想方设法走出去,而且要走得更远。”刘增强给自己定下目标。
“我们先对大宗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刘增强说,“对那些信誉度高的客户,我们甚至愿意把煤炭赊给他们。同他们搞好关系,他们就会将华盖山煤质好、价格公道、购销付款方式灵活的名声传扬出去,其他大宗客户、外地客户就像‘小蜜蜂’一样,自己嗅着‘花香’寻来了。”
在储煤场边上,停放着一辆云J牌号的运煤车,这是一台帮云南普洱景谷县运纸的车,司机告诉记者,“这样放空回去可惜了,顺便运一车煤回去,多赚点钱。”
原来,为了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刘增强想了个法子——派人去国道上拦住这类放空的回程车,请他们来华盖山运煤,这样只需花单程运费每吨180元就行。而要是按常规运输,从华宁租车运煤到景谷的运费是每吨360元。
“煤是黑的,纸是白的。你的车运完煤再去运纸,恐怕不行吧。”记者问。
司机一笑,“矿上多给一百块钱洗车费!我卸完煤,索性连洗车行也不去了,发动老婆孩子洗车,让老婆孩子挣这一百块钱。他们高兴,我也喜欢。煤是黑的,纸是白的,钱可是红的。”
刘增强占领本地市场的精神、经验与做法,也因不拘常规而可圈可点。
“我让全矿270多名职工,全部参与到销售中来。制定了个奖励等级:无论是谁,卖出煤炭5吨以内,每吨奖5元;卖出去5吨以上的,每吨奖10元。”
华盖山煤矿的职工基本上来自农村,10元的提成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这下子,他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了,纷纷回到自己的村子,调查统计乡邻们的生活用煤量、烤烟用煤量。而后矿上采取驻地销售方式,在烤烟季节到来之前就完成储运,把煤送到村里去销售。广大烟农们也说,“从未见过送货上门的国营煤矿!”
如此营销,皆大欢喜。
做大
刘增强认为,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是“关小上大、去劣存优”,谁都无可避免。可他们却逆向思维,卯足了劲也把煤炭事业往“大”处做。
“眼下煤炭大环境确实不容乐观。”刘增强说,“在煤炭低迷期,只有在管理上下功夫!谁能够挺住,谁就有机会杀开一条血路,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他认为,当前时期倘若不有所作为,一旦遇到煤炭市场的复苏,那时想在煤炭能源板块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是异想天开。
“政府对于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十分重视,未来救市政策力度必然有增无减;今后国家将加大力度限制煤炭产量,大批违法违规煤矿必将停工停产。煤炭市场供需失衡问题会得到解决,煤炭供求关系一定会改善的!”刘增强说。
“2014年下半年以来,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领域投资就超过1万亿元。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到这种地步,煤炭需求一定会大大地增加。我相信煤炭实业的春天是会来到的!” 刘增强的自信有理有据。
“2015年,我们将启动年产量15万吨机械化改造,扩大为年产量45万吨。”刘增强说,今后,作为华宁县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唯一主体,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还将下辖三个煤矿:白龙河煤矿、向阳煤矿和芭蕉箐煤矿。最终将达到年产量13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