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兴文 李丽
2014年12月,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盖洛普2014年供电服务第三方客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揭榜:贵州电网雷山供电局客户满意度获得了100分的优异成绩!
盖洛普的供电服务调查,是要从供电稳定、供电安全、用电缴费、业务办理等等角度,对工业、商业、居民等不同群体采取中立随机的方式进行调查的,满分100分,是一种比较直观地反应群众对供电服务的态度的调查方式。
在这种公平、公正、严格的民意测验中,雷山供电局却获得了满分的成绩,这100分是群众对雷山供电服务的肯定。这100分是如何获得的?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雷山供电局市场营销部,通过几个小故事,我们寻求的答案逐渐清晰起来——
一面锦旗述情深
雷山县西江镇素有“千户苗寨”之称,这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事业发展十分迅猛,餐馆、酒店、民族特色商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电力必须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当天故障当天排除,决不能过夜。”这是西江供电所全体职工一贯坚持的工作理念。
2014年10月1日,正值国庆黄金周旅游旺季的第一天,在西江景区里经营一家酒店的杨林来到西江供电所,送上了一面写有“急人所急连夜加班,技术精湛高效快捷”的锦旗。
“太感谢你们了!差点今天就不能正常营业了,那损失就大了!”杨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9月30日上午10时许,杨林酒店的配电箱发生故障,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酒店无法营业。正在为黄金周到来全力准备的杨林心急如焚,赶紧向西江供电所求助。
不到10分钟,副所长任召廷带领抢修队伍赶到现场。经认真排查分析,故障点是酒店内部电缆由于过负荷击穿引起停电,配电箱被烧坏。为了避免故障扩大,任召廷采取了紧急处理,首先对故障点进行隔离,再进行下一步的抢修。由于酒店电线布置复杂,为迎接黄金周又堆放了很多物资,给抢修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抢修队迅速理清工作思路,一边请酒店协助移动物资,一边分工合作。直到凌晨1点30分,经过1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抢修工作全部完成,酒店供电恢复正常,保证了黄金周第一天的正常营业。
接过锦旗,抢修队员们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决不能让故障过夜,决不能耽误酒店明天的正常营业。这样的抢修工作对供电所的职工们来说太平凡了,而“千户苗寨”的用户们却说:“这样的工作,我们百分之百满意!”
据了解,报修分秒化是雷山供电局“五化”工作的内容之一。2014年,该局故障报修年累计完成1024起,平均到达时限20分钟。其中,城区15分钟,农村27分钟,偏远地区44分钟,从未出现一起超时现象。
走村串户服务进家
2014年7月15日,烈日当头,雷山县大塘镇咱刀村70多岁的余天茶老人正在家里准备换灯泡,她哆嗦着手试了几次,都没有换成,只好从踩着的木凳上下来,到家门口坐着歇一歇。
“老人家,您好啊!”余天茶闻声抬头一看,几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人来到她家门口。“我们是县里供电局的电力宣传队,来向大家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帮大家解决用电困难的。”
“哎呀!你们真是来得太好了。” 余天茶抓住一名队员的手,“我两个儿子和媳妇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我和10岁的孙子在家。这电一时好一时坏的,昨天晚上孙子还说灯泡太暗,做作业都看不清楚。我刚才去买了个灯泡,想换上去。唉!人老了,眼睛看不清楚,手又抖得老火,搞了几次,都还没换上去。你们看,灯泡都还在这里。”
“不要紧,老人你坐起,我们帮你看看。”不检查不要紧,一检查吓一跳。原来余天茶家的室内布线多处有破损、裸露现象,插座也有好几处接触不良,又是农村的木房,用电安全隐患极大。工作人员立即对破损、裸露的电线进行修复和技术处理,把插座弄紧,还免费帮她更换了一个节能灯泡。
送供电职工们出门时,余天茶笑呵呵的说,“你们修的这个太好了,我百分之百的满意,晚上我孙子做作业得见亮啰。”
“是啊,我们都是你老人家的孩子嘛。以后你有什么用电问题,可以直接到供电所来找我们,也可以向村里反映,我们会尽快跟你解决。”宣传队的队员说。
组建电力宣传队走村串寨,服务群众,是雷山供电局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做法。它紧紧地把供电部门和用户联系在一起,随时随地解决用电问题,赢得了用户的心。仅2014年,雷山供电局就开展了38次用电宣传活动,对33537人/次用电客户进行了安全用电知识、足不出户缴费、居民阶梯电价等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共计130250份,现场排查解决用电问题1000余起。
建立“一公里半小时缴费圈”
人说贵州“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雷山县境内的雷公山脉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主峰海拔2100多米。当地老百姓形象山路是这样说的,“上坡能登天,下坡到河边,两边能对话,走路要半天”。
“做梦都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交电费了。再不要为几十块钱电费跑几十里路”,乌东村杨光州老人高兴地说。
乌东苗寨坐落在雷公山西麓的山谷中,海拔1500多米,距离县城关20多公里,来回的路费16元。雷山供电局于2013年6月在乌东村建立了便民电费代收点,利用POS收费机收取电费,寨子里的村民们就不用坐车到县城关交纳电费,在家门口就可以交电费了。
为解决山区群众“路费比电费贵”的问题,实现足不出户便可缴纳电费。从2013年开始,该局大力推进交费就地化工作。通过推行“一公里半小时缴费圈”,在农村偏远地区建设便民电费代收点,把贴心的服务送到苗族同胞的家门口。
截至到11月底,全县共建成91个便民电费代收点,覆盖全县157个行政村的85.71%,实现了27187户农村用电客户就地交费,覆盖农村用电客户的87.69%。减轻了老百姓交费的负担,每年至少为老百姓减少交通费150万元,误工费120万元。
同时,雷山供电局还大力开展非现金缴费比例。银联代扣、银行代扣代收、支付宝缴费等多种渠道的交费方式。派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开展宣传,手持POS终端机,现场为客户办理银联代扣。截至2014年11月底,雷山供电局非现金缴费比例已达到总用电户数的69.22%。
服务永无止尽
业扩小时化,客户只需拨打“95598”客户服务热线电话,该局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来为客户办理业扩报装,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
雷山县永乐镇杨家湾的杨胜荣对此深有体会。2014年4月,杨胜荣想装一个电能表,平常往返供电所都是走路,来去有30多公里。这次杨胜荣一个电话过去,1个多小时后,永乐供电所的王明帮所长就带人来到了他家,电能表装好了。杨胜荣盛情地挽留王明帮吃饭,拦着大门,不吃饭就不让离开。推辞不掉的王明帮吃过饭后,悄悄地把钱留在了碗柜里。
据了解,加强业扩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从客户体验出发,梳理业扩报装业务办理流程,缩短用电业务办理时间,2013年至2014年,雷山供电局局业扩平均通电时间为16.5小时,基本实现了当日报装,当日通电。
自推进“交费就地化、抄表无人化、业扩小时化、报修分秒化、管理半军事化”工作以来,雷山供电局局从领导到职工秉持服务无止境理念。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都把服务客户放在第一位,坚持“五化”供电所的建设,努力实现效果好、服务好、形象好、效率好、口碑好,各项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4年,该局还通过对全年停电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综合生产、基建、营销的停电计划,减少停电时间,提升供电可靠率。全年累计综合供电可靠率为99.96%,超过指标值0.06%,同比增长0.31%。年累计客户平均停电时间19.66时/户,同比去年24.58时/户减少4.92时/户。实现城区所有10kV线路均能开展带电作业,大大减少停电时间。此外,还安装具有四遥功能的线路故障监测定位,实时监测线路遥测量及线路运行情况,精确定位线路故障段并结合配网自动化开关快速隔离故障点。截至2014年11月底,已完成在35kV西江变10kV西黄线、西开线20组线路故障指示器,实现727.2公里山区线路全覆盖,故障指示精确至1公里。
“我们绝对百分之百满意”,客户的评价既是对雷山供电局服务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鞭策和责任。雷山供电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沿着“ 服务永无止境”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