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能源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信息
第二十一期
(总第180期)
贵州省能源局法规和体制改革处 2022年10月25日
强煤优电稳油提气持续改革夯实能源基地
通过十年持续深入改革,贵州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电力清洁高效发展实现从“水火互济”向“水火风光”多能互补转变。成品油供应能力稳步提升,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现代能源产业实现总产值3520亿元,比2012年的2638亿元增长882亿元。现代能源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2.1%。
“强煤”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
自2012年以来,贵州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省情,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煤炭保有储量、公告生产能力和原煤产量多年稳居全国前5位。“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推进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脱胎换骨改造。先后出台了《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从201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以上专项资金,支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
2020年底,青龙煤矿与山脚树煤矿、发耳煤矿、新田煤矿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全省正常生产煤矿基本实现采煤机械化,辅助系统基本实现智能化。目前,井下巡检机器人研发、5G应用、复杂地质条件下运输系统智能化应用等取得突破,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2个。
2021年,全省调度原煤产量1.35亿吨,电煤供应从2012年的5327万吨提高到每年7288万吨,较“十二五”末翻番。电煤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基础存煤+季节性存煤+应急存煤的电煤存煤制度实现了电煤供应“稳压器”和“蓄水池”的功能,煤炭兜底保障作用持续加强。
“优电”水火风光多能互补
清洁高效的电力既是贵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先行基础产业之一,对提升贵州的战略地位、增强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贵州紧紧抓住能源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发力。10年来,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从无到有,不断扩大,实现了由传统“水火互济”向“水火风光”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新能源装机容量从116.52万千瓦猛增到1672万千瓦,装机规模增长13倍,实现新能源从弱到强的飞速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从2012年的0.26%上升到22.8%,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常年保持在99.9%以上,实现了新能源基本全额消纳。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760.58亿千瓦时。
10年来,贵州电网投资超过550亿元,以加强电网建设。“三横一中心”电网网架结构基本形成,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提前一年达到国家标准,农村地区实现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预计今年底全省县域220千伏电网将实现全覆盖,一个“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正在成形。
“稳油”主动脉供应畅通无阻
2016年,西南成品油管道贵州段贵阳至遵义桐梓支线和广西北海至云南昆明段相继投用,通过管道输送进入贵州的油品供应量逐年递增,每年达到近500万吨,保障市场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在安顺、晴隆、盘州等管道沿线密集启动反输改造工程,将原本从贵州到云南的管道“单行道”改为双向互通,每年可增加成品油入黔供应量近100万吨。如今,两条深埋地下长达917公里的能源大动脉横贯全省,为贵州24小时不间断输送工业“血液”。
10年来,作为贵州成品油供应的主动脉,西南成品油管道贵州段累计输送贵州成品油4800多万吨,通过管道输送的油品占全省总供应量的70%。2021年,全省供应成品油750万吨,同比增长9.2%,成品油库存始终保持在15天以上,贵州油气改革取得成效。
“提气”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10年来,贵州管道天然气供应实现从“零”到每年20亿立方米的突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量天然气占比由0.8%提高到4.7%。最新数据显示,贵州煤层气、页岩气资源量分别为2.83万亿立方米和8.67万亿立方米,均位居全国第4位。
贵州紧紧抓住能源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缺油少气的历史正在逐渐改变,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正加快完善。近年来,贵州省强力推动天然气“县县通”工程,正逐步形成以国家干线、省级支线、县级联络线为骨架的天然气“一张网”。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天然气支线管道超过2285公里,管道天然气联通68个县级城区。
2022年,渝气入黔首个通道正大线试气成功,我省黔北管网与重庆管网实现互联互通。同时,生产储存规模全省第一的遵义LNG(液化天然气)储配库项目试气成功,每天能液化50万立方米天然气。贵州新田煤矿“三区联动”抽采煤层瓦斯两口示范井日产量达到8000立方米,日发电量2.5万千瓦时。我省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达到1.17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占全省天然气消费量比重从上一年的2.7%提升至5.4%,天然气自给率提升了2.7个百分点。累计形成1.31亿立方米储气能力。
下一步,能源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贵州能源资源禀赋,继续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抄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抄送:局领导、机关各处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