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能源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249号提案的答复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专栏

省能源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249号提案的答复

贵州省能源局门户网站  http://nyj.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7-12 10:58:58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民建贵州省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贵州清洁能源优势,推动“低碳”和“零碳”产业园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精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我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保障能源安全基础上,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构建新型能源综合基地。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从本质上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一是大力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我省克服资源差、建设成本高等困难,实现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首个风电场2011年建成投产,首个光伏电站2015年建成投产,首个生物质发电厂2016年建成投产。截止2023年5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达2164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的27%。

二是积极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制定实施《贵州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选择工业固废或再生资源集聚、产业基础良好的9个开发区开展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培育创建工作。

三是高位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印发实施《贵州省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一2025年)》。通过加强指导培训、开辟绿色制造专栏等方式,宣传绿色制造单位先进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绿色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并给予绿色制造单位财政资金奖补,激发了工业企业和开发区争创绿色制造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2021年、2022年我省绿色制造申报单位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高,绿色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双碳”政策。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土地计划的依据,优先保障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内的产业基地项目用地需求,做到合理用地应保尽保。严格审查把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准入政策,严控“两高”项目,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审查通过、报批用地。

五是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发展方式低碳绿色转型。在建设用地预审和正式用地审查报批环节,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持续推进并完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配置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挂钩机制。开展建设用地利用情况起底大调查,建立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提供支撑。指导各地按照“一宗一策”“一地一案”原则,通过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高位推动存量土地处置。

二、关于几点建议的答复意见

(一)打通水电、光伏发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与各地高新区、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等的直通清洁能源通道,形成“零碳”招商优势,建立高端(如: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电子等)“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零碳工厂”建设。

一是因地制宜推动“零碳”产业园区发展。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推进平价风电、光伏发电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绿证交易,鼓励各地高新区、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等有关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高绿电占比;积极推广园区利用屋顶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园区周边建设分散式风电,就近接入;鼓励园区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碳排放。

二是推动绿色制造产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累计创建了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16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9家,绿色工业园区27个,绿色设计产品43种。

(二)以水电、光伏发电、风电为清洁能源,规划发展“绿色氢能”产业园区,打通“绿色制氢”、“液氢”储存与运输、氢燃料电池制造产业链,抢先机打造“绿氢”产业链。

一是氢能利用综合成本较高。目前我省仅在六盘水市、贵阳市进行氢能试点示范利用,应用场景单一,缺少相应装备和技术支撑,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成本较高,综合经济性较差。

据测算,我省煤焦化制氢成本15元/公斤,加上运输、人员、土地、建设等成本,终端用氢成本在35元/公斤;电解水制氢成本超40元/公斤,终端成本达到60元以上。受众群体较小,市场需求不足,暂时还不具备规模化发展氢能产业的条件。

二是氢能产业链短板突出。氢能产业目前存在制氢成本较高、研发投入不足、装备技术落后、缺乏人才储备等问题。目前我省氢能生产端只有六盘水市盘江电投天能焦化公司制氢工厂(一期600公斤/天)建成投产,但因需求不足几乎未生产;氢能运输和储存环节缺少相应装备和技术支撑;建成盘州市双红加氢综合能源站、钟山区高中教育城加氢综合能源站,投入2辆氢能公交开展示范运营,因运营成本较高目前处于停运状态。

三是绿氢生产暂不具备条件。目前我省电力供应趋紧,预测到2025年枯期电力缺口装机约100万千瓦。当前我省平价风电、光伏发电建成平价装机235万千瓦,暂未有富余绿电用于制氢。以每度绿电均价0.43元折算,制氢成本约25元/公斤,难以支持绿电制氢的商业化应用和推广。

(三)围绕不同废弃物再生利用,由政府牵头建立整体环保设施(主要是污水综合处理设施),建立数个低碳“百亿”产业园(如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百亿产业园、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百亿产业园、农业种植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园),形成高端“低碳”再生材料产业链,助力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家电等产业发展。

一是配合省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指导市(州)、贵安新区做好新能源产业项目环评服务。

二是编制《贵州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明确开发区提升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目标和任务,完善开发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升级改造和开发区污染源整治。加强开发区内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促进开发区内企业废物资源的交换利用,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

三是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开展工业固废资源利用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示范,推进废弃电池、电子废弃物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聚焦电商、快递、外卖、农膜等重点领域,核查各地落实国家有关塑料制品生产使用源头减量政策、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等情况,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编制《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方案》,从加强综合利用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措施,支持大宗工业固废减量、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四)在科技研发、产业政策、政策资金、园区建设方面对“零碳工厂”“绿氢”产业、废弃物高价值化利用等低碳产业给予政策指引和优先支持。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在低碳产业领域应用研究,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开展科技攻关,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是制定差异化、细化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减免费用等方面。

三是不断完善政策性金融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产业的信贷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大幅提高绿电规模。规划到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4200万千瓦,年生产绿电能力530亿千瓦时;到2030年达到6500万千瓦,年生产绿电能力850亿千瓦时。

二、认真组织实施《贵州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方案》,推动“低碳”和“零碳”产业园发展。

三、将着力推动产业低碳协同示范,结合区域资源,协调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跨区域合理布局,实现产业优势互补。一是强化能源、钢铁、磷煤化工、建材、有色金属、造纸、纺织等行业耦合发展,推动钢化联产、煤焦化以及林浆纸一体化等,加强产业间循环链接,促进能源梯级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降碳增效。二是积极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以首位产业为引领,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链条,推进园区工业余热余压、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积极探索碳达峰优秀典型经验和案例。

四、在有条件的开发区、园区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探索工业用地混合使用,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积极推进土地复合利用。指导各地编制“招商用地地图”,开通“兴黔地通”专栏,完善“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促进政府精准招商、企业精准选地和土地高效配置。


2023年6月25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周伟;联系电话:16685173666)


抄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贵州省能源局办公室                      2023年6月25日印发

共印4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关闭 微信 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