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十足 贵州“能量”满满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新”力十足 贵州“能量”满满

贵州省能源局门户网站  http://nyj.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2-10 17:02:03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随着贵州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化,数据显示,贵州省火电装机占比从2008年的74%下降到2024年的43.6%;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2024年水电、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占比超56%。
通过数据可见,我省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大,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基本建成。
发展新能源,贵州其实并不占优势,某些新能源资源甚至属于全国最差值区域。那么,贵州是如何做到“能量满满”的呢?

推进能源多元化清洁化
能源是城市跳动的心脏,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合理的能源布局是确保国家整体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


在能源转型发展过程中,贵州始终坚持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协调发展。目前,贵州省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电力总装机达到9100万千瓦,其中火电占比43.6%,水电占比25%,风能、光伏发电及其他新能源占比30%以上。这样的能源结构,不仅能较好抵御因自然变化产生的能源供应不足风险,还能更大程度上实现能源的互补和稳定供应。
2024年前三季度,贵州全省累计发电量接近2000亿千瓦时,其中省内自用电量为1400多亿千瓦时。在向省外送电中,就包括自2000年开始的,根据贵州与广东签订的“西电东送”国家能源战略工程协议,每年向广东地区输送的500亿千瓦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贵州以火电为主的能源输送开始逐渐向新能源转变。据估计,2024年贵州新能源发电量预计将达345亿千瓦时,可节约电煤约2100万吨。


贵州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之所以能够确立合理的能源结构,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自然禀赋,二是主动作为。
自然禀赋方面,贵州素有“西南煤海”之称,保有煤炭资源储量800亿吨,而贵州的水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2346.8万千瓦,位列全国第六。因此,贵州的火电和水电开发项目起步较早,也成为主要的用电供应能源。


相对而言,贵州新能源自然资源并不占优势。贵州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贵州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别位于全国第四、第五类资源区,属于全国最差值区域。贵州通过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建立完善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加强电网配套工程及网架建设等手段,将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提升至2600多万千瓦,装机排行在全国33个省份中位居第17位,2023年贵州新能源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62亿元。


在发展新能源的道路上,贵州的风电发展形势尤为引人注目。由于贵州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相较单机体量较小的光伏,风电设备的运输和安装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贵州自然条件下的低风速发电效率也存在技术上的难题,总体建设速度较慢,风电装机量只有光伏发电装机量的40%左右。因此,贵州正将加快风电产业的建设速度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心之一,以达到更加均衡的能源发展结构,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项目今年首次超过光伏发电。

优化能源开发布局

发展储能设施设备以及打造能源交易市场,是未来贵州乃至全国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截至今年10月,贵州已投运17个储电站,充电次数达到4172次。


“储电站就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发展储能设施设备是保障新能源稳定供应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板块”,贵州省能源局电力处二级主任科员李沛介绍,储能的作用主要体现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削峰填谷、电力保供三个方面,“我省用电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季,从12月开始到春节前后,这段时间的储能设施可以进行电能释放缓解用电紧张的问题。


近两年,受干旱气候影响,导致贵州的水电发电量不足,不得不从外省进行部分电力补给。虽然贵州一直与其他省市签订有“外电入黔”的电力输送协议,但随着一些高耗能产业进驻贵州,及大数据产业、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2027年贵州将会达到用电高峰期。
各省区之间建立网架的互联互通,在用电紧张时达成互济的必要性越发突出,打造能源交易市场是未来贵州乃至全国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像淘宝网一样,可以更便捷交易能源的市场平台。”李沛说,电力市场的构建可以实现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标准化的电力交易,这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市场效率,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同时还可以促进发电能力的优化配置,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机会,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壮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关闭 微信 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