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发布,报收于594元/吨,环比下行1元/吨,已经连续七期下行。
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指出,自2016年起,3年至5年内,煤炭行业将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并且随着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煤炭供给侧改革得到落实,执行力度也在逐步加强。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煤价一路飙涨,煤价的疯狂攀升可谓是让发改委“操碎了心”。
因此从9月份开始短短两个月内,发改委连开八次会议,出台了多项增加煤炭供应、稳定煤价的措施。9月底,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适度增加部分先进产能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提出要适当增加安全高效先进产能释放。
尽管国家反复强调煤价的上涨不可持续,但尝到了煤价上涨甜头的煤企,释放先进产能的积极性并不高,且产能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进入了“冬储煤季”,、导致煤价“越调控越上涨”。11月3日,发改委不得不召开规范煤炭企业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会。在发改委的“督促”下,神华、中煤和伊泰三大煤企从大局出发,主动逆市下调了煤价。
此外,发改委要求神华等大型煤企在2017年长协合同中,将价格限制在当前或更低水平。随后,神华和中煤与五大电力集团以535元/吨的价格签订了长协合同,这一价格远低于当时的市场价。
11月9日,发改委召集山西、陕西以及内蒙古煤炭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铁总、秦皇岛港务集团等部门就增加煤炭运力、加大电煤拉运力度、做好新增运力与有效资源的衔接等工作召开专题会议。
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11月中下旬,发改委的一系列逆向调控措施奏效,煤炭市场在经历了两个月的“煤超疯”后开始降温,煤价进入下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