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1月13日全省电煤供应保障推进会议要求,为切实做好今冬明春煤炭生产供应保障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在省能源局成立贵州省煤炭生产供应指挥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办公室”)。通过对全省每一天煤炭生产、产能变化、保供措施落实、开展督查督导等情况的调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下一步措施建议;对全省每周煤炭生产、销售、库存、电煤供应、煤矿产能等综合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和预判,梳理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
指挥办公室成立一个月以来,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下,逐步实现了精准调度,精深研判,强化督导,从而狠抓全省煤炭生产,确保电煤供应。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11月16日,指挥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由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任指挥长,省能源局副局长胡世延、兰海平任常务副指挥长,省能源局其他局领导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局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组成。
指挥办公室下设综合组、调度组、督导组、保障组,每一个组组长由2名以上处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处室全体人员组成,形成了全局总动员、人人有重担的局面。
按照省政府要求,指挥办公室主要职责:一是研究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今冬明春煤炭生产供应保障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安排。二是及时调度、掌握全省煤炭生产供应综合情况。三是研究全省煤炭生产供应重要问题和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四是跟踪和督促各有关地方政府及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煤矿企业落实煤炭生产供应措施情况。五是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煤炭生产供应综合情况。六是完成省人民政府安排和省领导指示批示的其他工作。
二、每日精准调度,每周分析预判。
指挥办公室成立后,建立了市(州)行业主管部门统计上报和煤矿主体企业集团统计上报“双线”统计调度制度。
11月22日,《每日综合要情》正式发布,主要内容是煤炭产销和企业库存情况、产能变化情况、保供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督导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措施建议等,并于当天上报省政府主要领导,报送各市(州)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电网公司。
截至12月16日,共出《每日综合要情》24期,梳理出存在的问题10余条,提出措施建议10余条。其中,重点对《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煤炭生产和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落实情况、部分列入正常生产范围的矿井未能正常生产问题、复工复产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问题、加强奖补资金落实问题、加强煤炭生产供应精准调度等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截至12月16日,全省正常生产矿井393处,产能12490万吨/年,联合试运转煤矿11处、产能450万吨/年,正在复工复产煤矿42处,产能891万吨/年;煤矿企业库存106.34万吨,环比减少0.95万吨。
除了《每日综合要情》精准调度外,指挥办公室还进行了《一周综合要情》,对上一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下一周进行预判。重点分析了部分煤矿采掘失调、产量波动等原因,梳理出复工复产专项资金到位滞后、部分煤矿证照办理影响产能释放、“一卡通”未落实到位和拖欠电煤货款、供电容量制约机械化改造矿井产能释放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奖补资金和复工复产专项资金贷款落实,加强对各地各企业督导指导,加强煤炭生产供应精准调度等措施。
三、强化督查督导,确保安全有序释放部分先进产能。
11月16日指挥办公室成立以来,督导组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先后到六盘水、安顺、毕节、黔西南等地,对关岭、西秀、织金、黔西、大方等重点产煤县(区)煤矿开展复工复产督导和技术指导,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存在的问题。对督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摸清情况、梳理诊断,督促煤矿所在地政府和会议主管部门“一矿一策”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协调安监、国土等部门加快证照办理。同时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力度,督促煤矿安全隐患整改进度,尽快恢复生产。与此同时,调度九个市(州)生产煤矿“三量”情况,已绘制完成全省《煤炭可持续稳定生产图标》。
通过实地督查督导,分析出零产量煤矿未能复工复产的原因,复工复产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对全省生产煤矿春节前后及期间的生产计划进行摸底预估,绘制完成了2017年全省煤炭持续生产预测图表,对2017年全省煤炭生产情况作出初步研判。
四、精准把脉,“一矿一策”措施得力。
一个月来,指挥部办公室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目前我省煤炭生产供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采取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全省煤炭生产供应形势与上月相比,保持相对稳定增长态势,累计生产总量略有增长。
围绕煤矿安全复工复产达产,常态化开展协调服务和督导。按照省领导的指示要求,组织技术力量专门对五轮山煤矿、桂箐煤矿复产问题进行研究指导。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安顺、黔南实地检查煤矿26处,“一矿一策”协调解决证照办理、隐患整改、煤电衔接等问题15条。
截至12月16日,省财政厅已将今冬明春煤炭生产及保障供应第一批奖补资金6亿元拨付至各县(区)政府财政,各县(区)政府正抓紧制定奖补方案,尽快划拨到煤矿企业。
起草了《关于组织煤炭火电企业开展2017年度电煤供需合同的通知》、编制完成2017年电煤供应初步框架方案,制定了全省电煤供需长效合作机制推进会议方案,经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已呈报省人民政府。初步考虑按全年电煤需求量的60%、每吨每大卡0.076元推进年度电煤合同签订。
通过精准调度,精深研判,强化督导,分析出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复工复产专项贷款到位滞后。截至12月16日,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农信社等3家银行累计发放贷款2.35亿元,占贷款资金总额26.22%。地方政府担保平台尚未将资金落实到煤矿,影响复工复产进度。72家参与签约煤矿只有24家进入复工复产程序。既有贷款手续复杂、地方政府平台建设缓慢的原因,也有煤矿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二是部分电厂存在压价、拖欠煤款、观望等待等消极情况。纳雍电厂因拖欠电煤货款,织金境内煤矿停止供煤,存煤可用天数不足3天。安顺电厂10至11月累计拖欠贵州万峰矿业有限公司5187万元,影响煤矿企业生产供煤积极性。还有存在天数不足5天的发耳电厂、盘南电厂、野马寨电厂均在生产供应情况较好的重点产煤地区。
针对当前电煤供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重点抓好工作的六条措施。
(一)集中会诊重点解决影响产能释放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项分析解决障碍、明确解决时限,立即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建立证照办理、调度运行通报制度,加快解决证照办理、资金落实、采掘失调、复产验收等突出问题。保障安全工程、安全设施设备完好和主要生产系统完善,做到采、掘、抽接续平衡,督促煤矿企业尤其要加强春节前后安全生产管理,坚持不安全不生产,严禁瓦斯抽采不达标擅自组织生产,严禁停产整顿煤矿以灾害防治或隐患排查整改等名义未经验收擅自生产,严禁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坚决防止产能释放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二)强化督导加快矿井复工复产进程。实行督导包保责任制,立即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对毕节、六盘水、黔西南、遵义等重点地区开展分片督导,确保42处正在复产矿井按照时间节点恢复正常生产,督促签订贷款协议但尚未开始复产的煤矿加快完善各项手续、尽快进入复产程序,稳定重点地区的煤炭生产运行。
(三)落实奖补政策切实提升先进产能。召开金融、财政、银行部门协调会议,实行奖补资金严格监管和定期督导,建立奖补资金使用台账,确保资金用于矿井改造、设备更新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四)提前部署做好春节前后煤炭生产计划安排。逐一梳理全省煤矿采掘接续、复工复产情况,全面掌握每个煤矿春节前后及春节期间生产安排,按旬制定未来3个月的煤炭供应计划,按照2017年电煤供应框架方案,引导和鼓励电厂与煤矿签订中长期供应合同,稳定煤炭生产供应预期。
(五)加强调度切实提高煤炭生产供应指挥精准性。立即组织市(州)行业管理部门、各煤矿主体企业召开煤炭运行统计调度专题协调会议,督促各地各企业规范、真实上报煤炭运行数据。结合督导、解剖麻雀,对个别重点产煤市县、重点企业进行甄别分析,找准问题、提出措施。
(六)开展研究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出台1个指导意见、开展4个专题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案,加快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煤电联动研究、水火互补研究、煤电用产业链研究、5项制度研究,12月15日前4个研究专班形成专题研究报告。12月30日前,形成《贵州省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意见》上报省人民政府,为开好全省煤炭工作会议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