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贵州省能源局2015年第三季度道德讲堂开讲,知名德育专家,贵州省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贵州省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安斯寿,为省能源局1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局属单位负责人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应伟和在家局领导出席道德讲座。省能源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杨玉华主持讲座。
安斯寿从四个方面解读了为什么要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
首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朝气蓬勃,并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因为有如此丰厚的精神家园,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几千年传承着的集体记忆、集体呼唤,大家要有正确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其次,儒教三纲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成年人为学的根本在于人本身的美好德行,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最终达到至善(大德)的完美境界。
第三,就是人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人们对基本道德的认同;既有个人的德,也有国家的得、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第四,就是时代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我们的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所以,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和必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会幸福。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具体体现。
安斯寿还从身边的人和事举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个国家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个社会层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个单位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稳定、发展、积极、向上;一个人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变得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最后,安斯寿用两个故事结束讲座,一个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是乞丐与佛祖的故事。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安斯寿始终站着用诗一般的语言,缜密的思维逻辑,生动的事例,浅显的道理分析解读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