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绿草、阳光,在海拔2400 米的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么站镇岔河村么站农业光伏电站,光伏板熠熠生辉,成群结队的黑山羊散落其间。
2020 年8 月14 日,贵州金元威宁百万新能源基地光伏年发电量突破1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3
亿千瓦时。图为贵州金元斗古瓦厂农业光伏项目。
2020 年8 月14 日,从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光伏发电量年累计突破1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3 亿千瓦时。
与发电量大幅上升相呼应,贵州金元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打造的百万新能源基地“农光互补”新模式稳妥推进。当地村民无论在光伏板下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还是在光伏发电站务工,都有不错的经济效益。
"靠着光伏电站,一家人年收入比过去翻了6 倍。”桂兵富说。家住威宁麻乍镇启嘎村的桂兵富现在是光伏电站的驾驶员。之前,一家人仅靠种地和放牧维持生活,经济收入一直不高。2019 年,贵州金元威宁百万新能源基地启动后,桂兵富家的生活状况彻底变了样。
土地流转以后,桂兵富和其哥哥到光伏电站建设现场打工,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电站建好了,兄弟俩也留在电站当上专职司机,每月4000 元左右固定收入,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不仅如此,桂兵富父母用土地流转的钱买了100 多只羊在光伏板下放养,一年卖羊和羊毛的收入有6万多元。
“以前靠种土地,一年收入2 万元左右,一家人又累又苦,还入不敷出。”桂兵富的母亲刘省兰说,现在她和老伴每天上午把羊赶到光伏板下放养,轻松又赚钱,日子过得好得很。
仅土地流转,启嘎村平均每户收入8 万元以上,很多村民都建起了新房,有的还到县城买了房。
威宁迤那镇青山村的赵江龙也是光伏电站的司机。2019 年建迤那农业光伏电站时,他家流转土地拿到10 多万元土地流转款,其父母买了4 头牛、6 头猪喂养,还翻修了房子。一年下来,父母收入也有6 万元左右,加上赵江龙在电站开车每月4000 多元收入,赵江龙全家一年收入是原来的四五倍。
在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农业光伏电站光伏板下,当地村民放养的绵羊膘肥体壮。
威宁斗古镇斗古村的马兴能,原来在昆明卖防盗门,2019年,当他听说要建斗古瓦厂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急忙赶回来寻找“商机”。
“当时村里的人不理解建光伏电站,我就帮忙宣传。”见多识广的马兴能带了100 多民工,在光伏建设工地搞土建和支架等工程,得到一笔不少的收入,加上自己6 万多元的土地流转款,他买了一辆皮卡车继续揽工程。
“听说又一批光伏项目要上马,我要抓住机会。”马兴能介绍,2019 年建光伏电站时,他们村里流转了1000 多亩土地,最多的人家流转了30 多亩,都是一次付清。拿到土地流转款的村民投资养殖和种植,有的改善房屋,全村完全变了样。
2019 年,贵州金元在威宁建成投运的16 个农业光伏电站项目97 万千瓦,全部设计采用“农业种植+ 光伏发电”模式,一次性支付当地村民20 年租金约3.6659 亿元, 涉及12 个乡镇28 个自然村3100 户农户约1.4万人,户均约12 余万元。
2020 年,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取得了2020 年国家补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指标99万千瓦,其中,威宁有7 个项目47 万千瓦,目前土地流转、征用及协议签订已基本完成,于2020 年8 月底正式开工建设。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潘卫东介绍,目前该县新能源总装机达300.04 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达155.3 万千瓦。
“县政府正加大力度打造农光互补新模式,与光伏企业达成一致意见,光伏板最低端不低于1.8 米,有利于保证光伏项目与农业种植相结合。”潘卫东说,2020 年,该县已经安排2 万亩牧草种植,主要用于饲养本地黑山羊、本地小黄牛,采取“农投公司+ 村社一体合作社+ 光伏企业”的方式组织生产,由农投公司融资或整合涉农资金统一采购种子,发放给村社一体合作社,由村社一体合作社组织在光伏场区内种植混播牧草,并回收草料进行销售,利润分成按农投公司60%、村社一体合作社30%、光伏企业抽取维护费10% 进行分配。
贵州金元副总经理黄鹤表示,将积极稳妥推进2020 年光伏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全容量投产。同时,贵州金元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政府初步规划,在各农业光伏电站打造农、光、风、旅一体化示范点,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据了解,2020 年, 贵州省在国家补贴光伏发电项目激烈竞价中,争取到57 个项目装机522 万千瓦,每年可获得国家补贴3.78 亿元,争取到的光伏项目竞价规模和补贴资金规模均再次位居全国第一。
2020 年8 月7 日,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迤那农业光伏电站员工在巡检。
贵州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初步测算,57 个光伏项目计划总投资200 亿元。光伏项目选址大部分位于偏远山区,项目建设期间,可提供短期就业岗位3 万余个,用工优先使用当地贫困户和劳动力,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15 万亩,年支付土地租金6000 余万元。其中,有26 个项目位于全省脱贫攻坚“9+3”中威宁、纳雍、紫云、赫章、望谟、晴隆、织金、水城等8 县,装机200 万千瓦,计划投资80 亿元。
“2020 年57 个光伏项目建设可有效增加地方就业,提高当地贫困人口收入,有助于服务贵州省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大局。”贵州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每个项目建设均规划与农业种养殖相结合,项目建成后,可提供500 个以上长期岗位,月均工资3000 元以上,对增加当地百姓收入具有显著效果。
据该负责人介绍,57 个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57 亿千瓦时,年产值24 亿元,贵州省光伏发电装机将突破1000 万千瓦,在全省电力装机的占比可提高7%,全省累计实现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将达到22.2%,大幅提升了贵州省清洁能源供应占比,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