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电力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能源新观察

数智电力

贵州省能源局门户网站  http://nyj.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5-29 09:51:00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大数据可以孕育全新的业态,更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当大数据与贵州电力行业相结合,就碰撞出了这样的火花: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拓展大数据的研究及应用,截至目前,水电优化增发电量累计达110.88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效益29.85亿元。

由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集成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研究及示范”课题,创造性提出集成多能源系统的主动配电网技术体系,取得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系列原创性成果。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在全国首创了电力交易指数,构建了“1+4”电力交易指数体系。该指数可实时反映交易电量、电价对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影响,为政府经济运行决策提供参考。

“集成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研究及示范”课题示范工程主动配电网控制室.JPG

“集成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研究及示范”课题示范工程主动配电网控制室

乌江流域的智能化调度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借鉴国际水电开发成功经验,于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国内首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现有装机容量1324.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869.5万千瓦,火电装机450万千瓦,新能源5万千瓦,是贵州省最大的发电企业。

多年来,该公司持续推进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乌江流域的智能化调度水平。

一、全信息促成远程集控。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流域计算机监控系统,将水电机组控制全数据上传到公司总部远控室;建成水电机组远程诊断平台,使发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全面融入远程集控平台;建成工业电视系统,全面实现现场设备远程视频监控功能;建成火灾报警信息系统,第一时间反映现场消防状态。通过在该公司贵阳总部全面监视控制发电设备全信息状态,实现公司869.5万千瓦装机、33台水电机组的远方开停机、调负荷和运行工况在线分析与机组检修辅助决策等功能,使水电厂全面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现代水电集中管控模式。

二、多模式智慧调度。

该公司建成流域水情遥测系统,流域雨情、水情和汛情及时传送至公司总部;在此基础上建成流域水调自动化系统,可将流域未来水情趋势转化为当前水电发电生产的决策信息,确保安全、经济、环保地组织电力生产;通过开发流域的防洪联合调度、发电优化调度、跨流域调度和火电集中监管等高级应用功能,采用梯级联合防洪调度、水电节能优化发电和水火互济优化等手段,全面实现了“能耗最低、效益最大”的调度目标。截至目前,公司水电优化增发电量累计达110.88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效益29.85亿元。

三、零风险信息安全理念。

该公司本着“信息决定决策”的思路,打造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流域水电调度控制平台,按照中国华电集团网络信息“统一出口”的建设理念和合规性建设原则,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电力监控安全防护要求,网信安全多年来 “零”安全事件。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电力企业工控安全的态势感知系统平台,将进一步保护乌江公司乃至整个南方电网调度系统的生产控制大区安全,全面推进网络信息“零风险”理念实现。

“集成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研究及示范”课题冷热电三联供管道天然气调压站.JPG

“集成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研究及示范”课题冷热电三联供管道天然气调压站

领跑主动配电网研究领域

由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十二五”“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集成可再生能源的主动配电网研究及示范”课题,突破了传统配电网规划、运行、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配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通过源--荷的协同控制实现多能互补的高效运行,已成功在贵阳清镇红枫示范工程中实际应用。

在电网运行优化方面,提出多能源系统主动配电网区域内自治-区域间交互-全局优化的协同交互控制技术,通过配电网区域联络线交换功率自适应跟踪控制及柔性负荷主动管理,实现多能源系统配电网的源网荷协同优化运行。

在多源配电网故障状态下,针对短路电流不确定导致传统配网自动化故障判别失灵的难题,提出基于同步相位纵联判据的主动配电网故障分布式处理方法,实现故障准确判别、快速隔离与供电恢复;针对重要负荷持续供电需求,提出孤岛区域自动识别方法,实现主动配电网的孤岛运行控制与多点并离网无缝切换。

在多能协同方面,突破常规冷热电联供系统电和热(冷)耦合的限制,发明了一种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余热回收蓄能型冷热电联供装置,提出冷、热、电交互影响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实现集风、光、水、气、储等多种分布式能源在配电网中联合优化运行,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在多源配电网规划与评估方面,突破了传统分布式电源被动消纳的规划框架,提出了考虑用户互动、一二次协调、储能优化配置等主动配电网多目标优化规划模型及主动化评价方法,提高了电网设备利用效率,提升了主动配电网实用化水平。

该项目研制并投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配电网控制系统,包括2套核心系统、12个高级应用模块、11个新型成套装置,成果已在印度、广东、云南、贵州、江苏、河北、湖南等国内外配电网、微网和综合能源系统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国家科技部认为:“课题的全部研发成果在示范工程电网实际应用,大力推进了主动配电网的实用化水平,对我国智能配电网应用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

叠山飘雾,红日隐约。.jpg

乌江流域构皮滩水电站

首创电力交易指数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是全国首个多股东有限公司制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该中心按照“依托互联网,运用大数据”的原则,搭建了一套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交易系统。贵州电力市场交易系统于20164月投运,系统集成了市场成员管理、交易管理、交易结算等7大功能模块,满足所有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在线交易,随着功能模块的不断完善,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服务水平。

2017年以来,针对售电公司进入、市场主体星级信用评价以及新交易规则的变化,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及时进行了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相关功能的开发和完善,保证系统功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贵州电力市场交易系统一方面与电力营销、调度、计量自动化等系统对接,可实时跟踪用户的用电、缴费及履约情况;另一方面与“云上贵州”“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平台”等省内主要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与电力上下游重点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还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平台互联,确保“西电东送”等跨省区交易业务的有效衔接。此外,该系统还可通过交易大厅的监控大屏幕,对电力市场交易的关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实现大数据管理。

在建设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的过程中,交易中心通过对电力市场化交易相关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在全国首创了电力交易指数,构建了“1+4”电力交易指数体系。该指数可实时反映交易电量、电价对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影响,为政府经济运行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电力交易指数的算法已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创造专利,并获得全国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关闭 微信 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