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能:7年供应电煤千万吨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能源新观察

贵州贵能:7年供应电煤千万吨

贵州省能源局门户网站  http://nyj.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21 11:49:00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从小煤窑到拥有数十亿资产的民营煤炭企业,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贵能)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用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坚守,成为贵州民营煤炭企业的佼佼者。

从2011年成立至今,贵州贵能累计生产原煤2000万吨,供应电煤1200万吨,累计上缴税收20多亿元,创造工业总产值100多亿元。

贵州贵能董事长代华远说,一路走来,贵在坚持。

作为改革开放的经历者,也是受益者,代华远在很多场合都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贵州贵能的今天。”

贵州贵能四季春煤矿成为贵州贵能供应纳雍电厂的主要煤源点.JPG

贵州贵能四季春煤矿成为贵州贵能供应纳雍电厂的主要煤源点

8000万元自建电煤运输专线

从贵州贵能四季春煤矿到纳雍电厂运煤公路有125公里,是运送电煤的主要通道。

近年来,纳雍电厂因为电煤供应不足,发电量逐年下降,企业亏损加剧,成为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金元”)下属亏损最严重的电厂。

2018年5月,代华远与贵州金元签署煤电联营战略合作协议,约定5年内向贵州金元供应电煤1000万吨,用于缓解纳雍电厂电煤紧张的局面。

四季春煤矿成为贵州贵能供应纳雍电厂的主要煤源点。为了减少运煤成本,贵州贵能公司决定,新建和改造四季春煤矿到纳雍电厂的运煤专线道路18公里。

经过勘测,这条运煤专线计划投资6000万元,新建12公里,改造6公里,缩短路程55公里。

2018年610日,四季春煤矿到纳雍电厂的电煤专线正式动工。

“还有两公里就打通了。”四季春煤矿有关负责人说,新修和改造的电煤专线宽度达8.5米,总费用预计需要8000万元。

据了解,这条运煤专线还是三塘镇到张家湾的扶贫路,将带动沿线村民脱贫致富。

代华远认为,民营煤炭企业再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JPG

代华远认为,民营煤炭企业再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小煤窑挖出第一桶金

1974年,高中毕业的代华远回到了六盘水市水城县双戛乡底母落村。当年的底母落村没有公路,十分偏僻,人少地多,基本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

“回到家里的第一份‘工作’是去煤矿背煤炭。”代华远回忆,从井下用背篼将煤炭一步一步背到地面,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每个月也只能拿到30元钱。

由于当时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很少,在村里,代华远至少算得上文化人,因此得到当时大队干部的赏识。他先后在大队任会计,当代课老师,每月各项收入加起来能拿到50元的工资。

在外人看来,代华远当时的收入已经很高了。但对于代华远来说,每个月50元的工资并不是他的追求和理想。他看重的,还是家门口那些丰富的煤炭资源。

机会终于来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有水快流”的方针指导下,贵州乡镇煤矿迅猛发展。

1980年,底母落村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代华远家分到的自留地里有煤。

看到机遇的代华远邀约村里10多个伙伴,依靠简单的设备就干起了挖煤的行当。

1985年,代华远申办了底母落村煤矿开采证,成为双戛乡第一个有证煤矿。

“上午申请,下午就拿证。”代华远说,那时候办煤矿手续很快,程序也很简单。

由于当时煤炭无证开采遍地开花,导致煤炭供大于求,市场十分疲软。代华远把目光投向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水城水泥厂等用煤大户。

1988年,代华远积累了11万元资金,他用8万元买了一辆货车,边做煤炭生意边搞货运。

第二年,他的个人资产已达到50万元。

从小煤窑到拥有数十亿资产的民营煤炭企业,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贵州民营煤炭企业的佼佼者。.jpg

从小煤窑到拥有数十亿资产的民营煤炭企业,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贵州民营煤炭企业的佼佼者。

20年艰苦磨砺打基业

拥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代华远认为,办煤矿就要办一个像样的煤矿,要安全系数高,守法办矿、科学办矿,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企业。

但高额的投入成了他面临的困难。于是,他想到了股份制。1991年,代华远拿出多年积累的40万元资金,与其他人投入的60万元,建成了年产3万吨的钟山区第五煤矿,并按照要求办理了各种证照,还高薪聘请了工程师和技术员,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使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钟山区第五煤矿一干就是18年,直到2008年因资源枯竭关闭。

事实上,从钟山区第五煤矿起,代华远就在不断谋划煤矿规模化发展。

1993年,他以60%的股份与人合伙开办了年产6万吨的攀枝花煤矿。

2000年,他与合伙人投资2800万元创办了年产能15万吨的盘县羊场煤矿,到2008年转让时,赚了3亿多元。

2003年,他以53%的股份控股,与合伙人投资建成年设计能力60万吨的水城县大田洗煤有限公司。

2005年,他又以15%的股份入股,建成年产能30万吨的弘财煤矿。

2008年,代华远累计上缴各类税费达到4000万元。尽管在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他上缴的各种税费仍然在4000万元以上。

从2000年到2010年,贵州省不断推进小煤矿整顿。代华远抓住机遇,煤矿企业逐渐形成规模。

这一时期,他积累的不仅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丰富的管理经验、科学的办矿方法和超前的发展理念。

这期间,也有人建议他“跨越”发展。他说,能跨越式发展是好事,但如果基业不稳,利欲熏心,盲目投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他总结出一条经验:一个人干事创业,不能看到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也不能看到行业不行就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成功。

经过20多年的艰苦磨砺,代华远成就了事业的重要基础。其早年创办的攀枝花煤矿、弘财煤矿、四季春煤矿等,都成为贵能公司的骨干企业。

贵州贵能与贵州金元签署电煤供应战略合作协议现场 摄影/马新.jpg

贵州贵能与贵州金元签署电煤供应战略合作协议现场 摄影/马新

大浪淘沙始见金

有“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是贵州乃至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在煤炭黄金十年,无数的投资者踊跃而来。然而,在“大浪淘沙”般的煤矿整合中,许多煤老板败阵而逃。

作为本土企业家,代华远用坚定的信念,把企业由小做大、做强。

2011年,代华远斥资1亿元正式成立贵州贵能,下属生产矿井、联合试运转、在建矿井7对,年产能达到285万吨,煤炭总储量14820万吨;洗煤厂4个,共有14个子公司,总资产规模达60亿元。

贵州贵能成为贵州省第一批确立兼并重组主体资格的煤炭企业,也是贵州省第一批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煤业集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通过新一轮煤矿兼并重组和技改扩能,贵能公司下属6个煤矿,产能总规模年产达到了495万吨。有4个配套洗煤厂,年入洗能力600万吨。全集团员工5200人,解决贫困群众就业2000余人。

2017年,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煤炭转型升级,实现脱胎换骨改造。

代华远认为,民营煤炭企业再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事实上,贵州贵能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加大技改投入。“目标就是机械化智能化。”代华远说,20184月,攀枝花煤矿通过了省能源局专家组的验收,是贵州省第一批通过验收的智能化矿井。

到目前为止,贵能公司综采率达100%、综掘率达85%,远高于贵州省煤矿综采率要求目标。

代华远表示:“到2020年,公司将全面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全面实现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控制,实现50%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公司成立至今,累计生产原煤2000万吨,其中供应电煤1200万吨。累计上缴税收20亿元,创造工业总产值100亿元,每年创造税收3亿元以上。”代华远计划,到2020年公司通过并购、置换等方式,产能总规模将达到年产500万吨以上,形成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安全监管有力、集产供销一条龙,加工制造一体化的产业链循环经济企业集团。

两个坚持初心不改

今年62岁的代华远,在说到煤炭时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董事长每个月至少下3个矿井,而且是走遍整个矿井的采面。他脚步轻快,一般人跟不上他的步伐。”贵能公司机电部部长王立安说。

2017年,贵能公司产煤350万吨,其中供应电煤超过200万吨,占比超过70%

自贵州贵能成立以来,供应电煤1200万吨,按照市场价计算,至少少了十五六亿元收入。

“但是帐不能这样算。作为一个受党和政府恩惠多年的民营企业,有责任完成省委省政府安排的电煤供应任务。”代华远说,尽管电煤价格比市场价格低,电厂也经常欠电煤款,贵州贵能负担也重,但是电煤供应任务一定要完成。

坚持慈善事业,把帮助他人作为一种快乐,是代华远一直坚持做的另一件事。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代华远并没有忘记生养他的故土和家乡父老乡亲。

他认为,家乡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多数乡亲知识贫乏和观念落后,关键在于教育。

为了给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公司成立之初,他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在家乡底母落村建起了质量达标,宽敞明亮的学校和教师宿舍。

过去,底母落村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进村小道,每逢雨季,坑坑洼洼的路面满是积水和淤泥,出行非常不便。

代华远出资近200万元将这条长3公里的公路拓宽,并将它改建成了柏油路,底母落村千余村民从此告别了出行难的历史。

这些年代华远投资的公益事业数不胜数。

2012年,出资2000多万元在织金县三塘镇修建20多公里柏油路。

2013年,资助100万元帮助水城县双戛乡村民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5000亩。

2017年,捐赠200万元用于水城县精准扶贫。

2018年,陆续捐赠100多万元用于水城县精准扶贫。

2018年323,代华远宣布,从2018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向六盘水市红十字会捐赠1亿元,其中扶贫基金5000万元,教育基金50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到位资金2000万元。

2018年5月,代华远荣登“助人为乐”贵州好人榜。

代华远说,一路走来,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更离不开家乡农民兄弟的支持。

说到农民兄弟,代华远十分动情地说:“他们把土地流转给了公司,并且参与到厂矿的建设和发展中来,为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对自己几十年艰苦创业历程,代华远心怀感恩之情,坚持“来自于社会,回馈给社会”的理念。他认为,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是自己和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未来,将继续坚持发展煤炭事业和公益事业。”代远华十分肯定的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关闭 微信 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