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兖矿贵州能化)召开第三次科技大会,表彰奖励技术专家、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优秀专业技能人才等256名,奖励资金达百万元,共设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奖、技术推先奖、科技成果优秀奖等101项奖项。
表彰奖励现场
据了解,近年来,兖矿贵州能化抓住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煤炭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瓦斯高效抽采与绿色利用,矿井生产效能实现关键性突破,探索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之路,形成了百万吨工作面高效开采模式,实现了由安全开采向安全高效开采的历史性转变。
过去两年,兖矿贵州能化累计实施科研项目33项,完成集中验收或煤炭工业协会鉴定13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4项发明专利正在国家专利局审核,2项课题列入国家煤矿重大灾害治理示范工程项目,1项列入国家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累计收益11454.71万元。
兖矿贵州能化党委书记、董事长姚秀通介绍,兖矿贵州能化进入贵州16年来,累计产煤3400万吨,缴纳税费24亿元,解决地方就业4300人,4对生产矿井全部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多年来,兖矿贵州能化始终坚持“科技兴企”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工作形式,丰富工作载体,结合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攻关工作,为公司高质量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2018年5月,兖矿贵州能化发耳煤矿在西南地区没有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在50多天内建成了31004智能机械化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提高了21%,大幅度减少用工,节约成本800余万元,填补了贵州煤矿智能化领域的空白,引领贵州煤矿开采进入机械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贵州省能源局副局长李奕樯认为,兖矿贵州能化表彰奖励的特等奖项目“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复杂地质条件下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与示范”“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智能机械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等都有很大的实用性,发耳煤矿在西南地区开创了贵州煤矿无人或少人智能化开采的先河,引领贵州能源跨入了智能化时代,对贵州全力推动煤炭工业脱胎换骨改造、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