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NCTEG)千吨级中试工业试验已取得成功。与第一代技术相比,新一代技术催化剂成本降低60%以上,吨成本减少近千元。9月9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贵阳召开的现代煤化工暨新一代煤制乙二醇产业研讨会上宣布的这项成果,标志着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煤化工产业界的众多专家学者表示,新技术提升了煤制乙二醇产品竞争力,煤制乙二醇未来的发展,要在节能、减排、降耗上下功夫,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引领创新方向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构造研究所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组组长姚元根介绍,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在第一代技术基础上历经十年的创新和突破,具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与第一代技术相比,新一代技术催化剂成本降低60%以上。煤制乙二醇技术又跨上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新一代技术的开发将引领煤制乙二醇技术创新发展方向,提升煤制乙二醇产品竞争力。
他指出,我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在“十一五”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规模均走在世界前列,为解决国内乙二醇产品的短缺和多元化来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李寿生认为,煤制乙二醇未来的发展,要在节能、减排、降耗上下功夫,满足环保要求,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李寿生还对煤制乙二醇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一是推动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达到聚酯生产要求;二是聚焦产品高质量、差异化发展,在关注高端聚酯、仿丝领域的细化应用性研究的同时,开发煤经草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生产聚乙醇酸及聚碳等技术路线;三是与化纤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化纤原料多元化,实施煤基化纤原料示范工程,推动聚酯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四是构建煤制乙二醇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工作重点应在煤制乙二醇的主副产品、综合能耗、水耗、排放、安全生产规范的标准制订。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说:“从考核结果看,这次工业试验取得了成功,打通了工艺流程,总体运行平稳。与第一代技术相比,新技术进一步优化了工艺流程,加强了环保和安全控制,催化剂性能显著提升,乙二醇产品质量更好,生产成本也更具优势,期待新技术早日实现工业化。”
推进绿色发展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煤炭,煤炭是一种燃料,更是一种能源,未来将是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制剂。”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常务总裁杨勇说,“当然,要利用好煤炭这种宝贵原料,提高煤炭的高附加值,使之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制剂,需要较强的技术转化。”
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长期在65%以上。李寿生指出,中国目前的煤炭消费方式不尽合理。由于主要以燃烧方式为主,尤其是大量的散煤燃烧,使得煤的消费成为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改变煤炭的消费方式,实现煤炭消费革命,大力发展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势在必行。”李寿生说。
而通过技术转化,提高煤炭附加值利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探明了方向。李寿生介绍,“十三五”以来,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无论在工程示范方面,还是在产业化推广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介绍,在煤的清洁利用方面,中科院围绕核心技术,在煤炭技术转化的多个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也形成了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家多项技术空白,取得了重大成果。
针对煤炭清洁利用以及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李寿生建议,需要大力推进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发展,扎实推进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着力推进现代煤化工绿色发展以及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表示,我国煤化工取得很大进展,世界上大部分煤化工都是中国人做出来的,说明我们产业化和技术都领先了。他表示:我们的大目标是要为国家解决问题,不管煤化工也好,石油化工也好,都要协调发展,不要弄矛盾了,要布局,不要局部冲突。
刘中民认为,清洁能源是大趋势,能源是大问题。全世界处于从化石资源向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的过渡期,是技术进步最核心的时间段。所以我们国家就需要有新的能源结构,构建高效安全的新能源,不光是抢占技术的制高点,还要实现工业革命的基本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