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改全国首创“六个化”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能源新观察

贵州电改全国首创“六个化”

贵州省能源局门户网站  http://nyj.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01 11:51:00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本报记者  刘坤伦

    4月盈利500万元,5月盈利1023万元,6月份预计盈利2000万元——这是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持续亏损8年后的最新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贵州电力体制改革不断释放的红利


从推出全国首个地方版电改方案,到2015年11月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电改综合试点省区,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在探索中扎实推进,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多方参股、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市场交易机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市场管理委员会,在全国首创电力交易指数,逐步实现了交易机构公司化、交易平台数字化、交易机制市场化、改革红利多样化、售电公司多元化和跨省交易制度化等“六个化”。电力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电力体制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电力体制改革的“贵州样本”,引起行业间的高度关注,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充分肯定。

电价下降 贵铝8年来首次扭亏

今年4月,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持续8年亏损后首次实现生产经营性盈利。中铝贵州分公司是我省用电大户,年消纳约70亿千瓦时电量,是享受本轮电改红利较为突出的企业之一。

    “政策支持到位、提质增效工作到位,是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的重要条件。”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冷正旭说。2008年以来,贵州分公司持续亏损,原因之一就是用电价格较高,电价高居不下,制约了公司的生存发展。

2015年底,贵州省列入全国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后,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一直要解决的电价问题迎来转机。经过中铝总部高层和贵州省政府主要领导与国家相关部门、单位协商沟通,今年3月,明确了中铝贵州分公司直购电价有关重要事项。

中铝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洋介绍,经过本轮电力体制改革,4月份公司盈利500万元,5月份盈利1023万元,6月份预计盈利2000万元。

创新机制   打破统购统销旧格局

    “输配电价改革就是打破统购统销旧格局,建立输配电新机制。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3月7日,《贵州电网2016—2018年输配电价方案》获国家批复,成为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亮点,标志着贵州省输配电价改革正式落地。

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文件要求,监管周期内贵州电网平均输配电价为每千瓦时0.1989元。贵州省从3月15日正式开始实施新的输配电价,全省输电环节过网费每千瓦时下降1.66分,其中大工业用电过网费下降3.06分。    

据了解,贵州省输配电价改革主要是围绕“建机制、强监管”目标,结合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行业现状等特点,合理核定输配电价成本,科学确定输配电价总水平,制定符合贵州实际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

在新的机制下,电网企业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用户或售电主体按照其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所对应的输配电价支付电网输电费用。

精准施策  抓住降低大工业用电成本的“牛鼻子”

“让用电企业‘用得起’、发电企业‘发得多’、供电企业‘收入增’,从而推动全省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说。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把降低大工业用电成本作为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的“牛鼻子”,大幅降低大工业综合用电价格,把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今年3月9日,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降低大工业企业用电成本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作为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N”配套文件之一,该方案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分行业精准施策,在输配环节和市场交易环节,通过国家审定降低输配电价,通过火电企业与用户电力直接交易,实现大工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下降0.1223元,由过去的每千瓦时0.56元降至平均每千瓦时0.44元。

来自省能源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5月底,省内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为486.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其中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11%,环比增长6.38%。

不断探索  实现多项全国首创和“六个化”

交易机构公司化、交易平台数字化、交易机制市场化、改革红利多样化、售电公司多元化和跨省交易制度化等“六个化”,是电力体制改革“贵州样本”的核心内容。

今年初,贵州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精神和试点方案要求,在开展跨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与南方电网公司多次沟通协调,重新组建以贵州电网公司占80%、贵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20%的股份制电力交易中心。4月21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多方参股、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省级电力交易机构,直接实现了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运行公司化,全国首创电力交易指数。

    随后,由贵州电网公司牵头,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用户代表参与,成立了全国首个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依托互联网、运用大数据”为原则,重新设计、优化市场交易平台的配套软硬件设施。该中心以功能全面、信息集成度高的特点承担市场主体注册和管理、市场交易组织、交易结算、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市场信息披露等核心任务,交易平台实现数字化,使全省电力交易迈入大数据时代。

目前,全省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达到943家,比电改前增加445家,大工业用户80%的电量通过市场化交易。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工业用户扩大到1000千伏安及以上的所有用户,基本覆盖了贵州省有色、化工、冶金、建材、装备、电子、医药等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签约电量达到417亿千瓦时,比电改前实际完成的大用户直供电增加244亿千瓦时,预计占省内售电量45%以上,占比排全国第一。今年1至5月,全省直接交易完成电量127.5亿千瓦时,直接交易电量占省内售电量比例为35.7%,减少企业电费支出16亿元,全省电力交易机制市场化已经完成。

 今年以来,通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稳住了约150亿千瓦时的电力市场,通过电改降低用电成本拉动了工业经济发展。今年贵州省大工业用电价格下降每千瓦时0.12元,预计可带动大工业降低用电成本64亿元,增加用电量87亿千瓦时。大数据中心用电价格降至每千瓦时0.35元,可带动大数据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亿元,初步形成电力价格“洼地”,重点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呈现出改革红利多样化。

 在售电侧改革方面,目前全省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售电公司43家,其中国企售电公司10家,国企和民营混合售电公司2家,民企售电公司31家。贵州电网公司对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的代管关系已解除,兴义市地方电网范围内实现了发、输、配、售分开,并向国家上报将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纳入独立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承贷主体。

由兴义市电力公司独立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贵安新区直管区拟组建的配售电公司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组建方案已经联席会议讨论通过,我省新型配电网投资经营模式和新兴售电主体正在孕育形成,售电公司多元化模式应运而生。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广东省、深圳市及南方电网公司等多方支持下,贵州省与西电东送受电省初步达成了“计划+市场”新机制的共识。目前,已与重庆涪陵、黔江,湖南怀化等周边地区企业洽谈。截至5月底,签约电量达到50亿千瓦时,较2015年新增了20亿千瓦时的外送电量,跨省交易制度化正在逐步实现。

 

开磷集团:电价下调对企业降成本贡献大

“总体来看,电价下调对企业降低成本有较大贡献。”开磷集团副总经理徐魁介绍说,随着贵州电改不断深入,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合成氨、黄磷用电每度电价下降了7分钱,化肥下降1分。

    今年1至4月,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开磷集团)磷矿石、化肥和合成氨三大主产品实物量分别完成236.62万吨、120.46万吨和16.79万吨,比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完成销售收入111.75亿元,实现利润6584万元。

作为贵州用电大户之一,开磷集团年均用电22亿千瓦时以上。因此,该集团也积极参与了电力直接交易,目前正与安顺电厂、大方电厂、黔桂公司等发电企业谈合作。

“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用电企业,都希望直接交易。”徐魁认为,电力直接交易,关键是如何规范市场的问题。

 徐魁说,电改中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促进用电增量。

他认为,目前贵州电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是盘活存量。

“促进电厂和用户直接交易,政府尽可能按市场规律调控,推动输配电价实施,做好增量。”徐魁认为,做好用电增量,对于煤炭行业、电网、发电企业和用户都受益。

徐魁介绍说,开磷集团将走“精细化、深加工”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磷精细化工、煤精细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硅化工和绿色矿山建设,开发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十三 五”期间,开磷集团将重点围绕“矿业开发、化工产业、开磷建设及服务业、国内外贸易”四大板块,并依托现有产业平台,不断延伸拓展,构建“多元产业互为支撑,耦合共生集约发展”一体化实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并通过国际化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等几大战略的实施,到 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开磷集团要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电价是控成本的关键。”徐魁希望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把贵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多释放改革红利。

          贵州金元:电改倒逼企业开拓市场

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金元)是贵州省火电发电企业的龙头老大,火电总装机786万千瓦,占全省火电总装机的33.5%。

  “贵州输配电价执行后,大工业用电过网费下降3.06贵州金元每年将少收入10亿元,这是企业为电改承担的责任。”贵州金元火电部副主任张永说。

   张永介绍,贵州金元与中铝贵州分公司签订了60亿千瓦时的直接交易电量,每千瓦时降价1.6毛。

    张永说,企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抢占市场是必然选择。“谁在市场中抢占先机,谁就掌握主动权,谁才能笑到最后。”

    据了解,贵州金元目前正在向综合能源供应商方向发展,将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相结合。张永认为,火电企业有技术优势,可以在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方面为用户提供高效、清洁、经济、环保的服务,从而使企业提质增效。

 今年初,贵州金元下属各火电企业面临低利用小时数,低发电量,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全力拓展市场营销能力,加强成本管控和服务理念,在发电、售电上取得突破。

5月下旬,纳雍电厂六台机组挂网运行,机组投运率达到75%,单日发电量连续多日突破3000万千瓦时,该厂5月份全月累计完成发电量7.1亿千瓦时。今年1到5月份完成基础电量以外的大用户直供电量30.3亿千瓦时。

黔西电厂今年累计发电量达到25.03亿千瓦时,签约营销电量36亿千瓦时,再创生产经营业绩“双丰收”。

“未来的市场会更加残酷,只有大力拓展市场,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张永表示,贵州金元去年就处于“寒冬”期,员工工资下降了20%。但作为大型国企,应该承担改革路上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公司号召全体干部职工与企业共克时艰,内外挖潜、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努力解决企业爬坡上坎和改革转型中的问题,实现贵州金元“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度过“寒冬”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黔桂公司:综合让利3.12分

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黔桂公司)是贵州省内第一家电力直接交易试点的发电企业。

 2013年7月24日,黔桂公司作为省内第一家电力直接交易试点企业与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贵州金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分别签订直供合同,与贵州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天地煤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签订直供框架协议。从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完成直接交易电量1.94亿千瓦时。当年,黔桂公司让利达388万元。

 2014年,黔桂直接交易合同电量13.9亿千瓦时,全年让利2641万元。

  2015年,黔桂公司直接交易合同量达到30多亿千瓦时。  今年1至4月,该公司签订直供电合同电量33.45亿千瓦时,对直供电用户综合让利达每千瓦时3.12分。

  黔桂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公司发电企业亏损,经营压力大。1至4月累计发电18.6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52%,收入下降24.8%,利润与去年相比基本微利,今年前4个月亏损1300多万元。

 上述负责人认为,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前4个月来水较好,水电发电量同比上升41%;且今年统调火电机组容量增加,导致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4.5%。二是国家调整火电上网标杆电价,同比下降约4.5分,与2015年年底相比下降3.46分。

 他表示,在目前全省电力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黔桂公司将很抓内部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与电力用户的沟通,为电力用户提供增质服务,稳住现有用户,积极拓展新用户。

           贵州铝厂:8年来首次盈利

今年4月,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实现了持续8年亏损后首次迎来生产经营性盈利,在扭亏脱困上取得重大突破。

“政策支持到位、提质增效工作到位,是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的重要条件。”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冷正旭说,2008年以来,贵州分公司持续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用电价格高,制约了公司生存发展。

转机发生在2015年底,贵州省被列入全国电力体制改革试点,为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解决电价问题创造了条件。

经过中铝总部高层和贵州省政府主要领导与国家相关部门、单位协商沟通,今年3月明确了中铝贵州分公司直购电价有关重要事项,使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电价这一核心问题取得积极进展,从而实现了8年以来首次扭亏为盈。

中铝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洋介绍,公司4月份盈利500万元,5月份盈利1023万元,6月份预计盈利2000万元。

中铝贵州分公司是我省用电大户,年消纳约70亿千瓦时电量,在本轮电改中享受红利凸显。

    “我们希望通过电改降低成本,在清镇打造一个煤电铝一体化项目。”贵铝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2014年8月18日,贵铝在白云区的氧化铝项目全线退出生产。2015年11月,贵阳市与中铝签署了《关于贵铝电解铝“退城进园”的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电解铝项目的搬迁时间表:在清镇市铝工业园区建设年产电解铝50万吨及配套产能项目,预计2018年7月前建成。
   据王洋介绍,贵州铝厂搬迁到清镇后,按照产业升级计划,通过技术改造,每年将消纳75亿千瓦时电量,年产电解铝达50万吨,增加工业投资40亿元以上,年产值达60亿元。同时延伸铝精深加工下游产业链,拉动煤炭产业和就业,产品转化率将达90%以上。

   “随着贵州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给用电企业带来巨大生机,贵州铝工业将实现跨越发展。”王洋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关闭 微信 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