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汤向华
象鼻岭水电站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金元集团在贵州省内开发容量最大的水电项目。该电站的建设是贯彻落实“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精神”、深入推进贵州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是金元集团与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实施水电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化能源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象鼻岭水电站大坝是国内第二高碾压混凝土双曲高拱坝,技术含量高,极具挑战性,贵州西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象鼻岭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象鼻岭建管处”)不断推进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将创新理念融入各个施工环节。
思路创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季节性强,其中围堰是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控制性建筑物,围堰堰体及堰基的防渗处理效果和施工速度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度有重大的影响。
象鼻岭水电站围堰防渗工程具有工期紧、任务重、施工强度高、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象鼻岭建管处改变传统思维,大胆创新,突破传统工艺,对围堰改为采取高效、快速的控制性灌浆技术进行防渗,但围堰为抛填层、砂卵砾石层及崩塌的玄武岩岩块组成,并且砂卵砾石层厚度较大,而这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也是首次使用于玄武岩地质区,如何破解深厚砂卵砾石中“造孔和灌浆”两大技术难题是防渗闭气的关键。
象鼻岭建管处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一边查阅资料翻看图纸,一边改进和优化施工方案,认真核对每一个细节,并号召大家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最后一次性达到设计效果,防渗效果异常显著,为围堰的按期建成和基坑按期抽排水创造了条件,为主体工程施工赢得了时间。
管理创新
象鼻岭水电站工程区河谷为基本对称的“V”型峡谷,坝址区河谷狭窄,岸坡陡峻,边坡开挖高度大,地质条件差,坝肩局部为顺向坡、加之爆破振动频繁,会形成局部不稳定体,因此如何控制高边坡开挖带来的安全问题成安全管理的一大难点。
象鼻岭建管处以构建“安全、文明、和谐象鼻岭”工程为抓手,创新思维,细化管理,根据象鼻岭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实际条件和环境,建管处推行“五位一体”的项目建设管理理念,即建管处、设计、监理、施工、政府五方结合为有机的整体,相互团结,密切合作,形成了一个极具向心力的集体,推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是实现象鼻岭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的根本保证,传统的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象鼻岭水电站工程施工工艺复杂、环境恶劣的特点。因此,象鼻岭建管处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引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手段,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工程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的推进。
为规范爆破作业,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整个工程区爆破作业的安全,杜绝爆破安全事故发生,象鼻岭建管处创新管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了爆破协调指挥中心,该措施投入少,成本低,适用性强,解决了工程爆破作业施工难题,得到金元集团水电部、安监部联合组成的安全生产检查组高度评价,认为安全管理手段方法具有创新性,模式有特色,方法有亮点。据了解,该模式在金元集团水电系统中也是首次采用。
技术创新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大坝的施工,都面临着规模大、地质情况复杂、大坝基础处理工期短,施工难度大等多种技术问题。
象鼻岭水电站大坝工程是象鼻岭水电站实现蓄水发电的关键项目,坝基固结灌浆与大坝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均是制约大坝整体施工进度的关键工序,二者间的施工干扰大,固结灌浆施工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施工工期和整个工程的投资,也制约着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进度。
为减少固结灌浆对混凝土施工的相互干扰,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大坝碾压混凝土连续上升及快速施工,对大坝采取无盖重固结灌浆技术,虽然该项技术近年来逐渐在国内较多水电站中推广应用,但据了解,在玄武岩地质实施无盖重固结灌浆技术在国内工程中是比较少见的。为解决这一重大技术难题,象鼻岭建管处组织建管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裸岩无盖重固结灌浆进行技术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无盖重固结灌浆技术灌浆效果较好,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有效地解决了灌浆与混凝土浇筑施工之间的相互干扰,不仅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并且还取得了较好的工期效益、技术效益、创新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技术在象鼻岭水电站的成功应用,说明玄武岩地质可以实施无盖重固结灌浆,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为在玄武岩地质实施无盖重固结灌浆提供借鉴。
有突破才能创新,创新带来活力。创新为象鼻岭水电站成功破解了工程建设中面临的许多新的课题和难题,为工程建设的快速推动起到了重要助力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