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输油管道不被城建施工影响,管道企业的警戒线
按照《贵州省油气化安全隐患整治攻坚工作方案》,利用两年时间,在2016年底前完成现有隐患的整治工作,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制定的三年攻坚目标。为了解、推动重大隐患整治工作进展情况,8月31日至9月10日,由贵州省能源、公安、安监等单位组成的油气化安全保护督查组深入西南成品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隐患整治点进行督查、检查。本刊记者随同督查组进行采访,所到之处,油气管道安全隐患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原因错综复杂,整个过程犹如“探险”。
校长之忧
9月1日,是贵州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金坪村汪井小学开学的日子。上完第二节课,校长田茂江按照惯例,把全校47个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集中在操场上,上一堂简单的安全课,告诫学生不要到学校后面的输气管道边玩耍,这是学校近两年来开学第一天必不可少的“课程”。
汪井小学离公路较远,不用担心学生交通安全。但中缅天然气管道从学校背后通过,离学校不到10米远。这是田茂江的一块心病。
田茂江说,本来管道是从学校前面较远的地方通过,听说因为拆迁成本高改到了学校背后。
“这样对学校安全威胁就大了。”
“都是些不懂事的娃娃,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田茂江非常担心。他说,2013年11月26日,平坝马场境内的西南成品油输油管道事故发生后,有朋友就打电话告诉他,管道离学校很近,太危险了。
那时候,天然气管道已经通气,田茂江就特别担心学生安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说,特别是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他更是忧心忡忡。
于是,田茂江组织学校老师制定了安全预案,主要是出现危险时怎么疏散学生,同时,要求每天值日老师必须检查安全问题。“就是没有演练过。”田茂江说,主要是不让学生靠近管道。
因为管道安全距离不足,所以从去年到今年,有关部门和管道企业多次来到学校了解安全问题,将学校列为重大隐患整改点。今年6月,平坝区政府与管道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督促协调下,达成了搬迁学校解决安全问题的办法,由管道企业出资190万元,平坝区政府协调新学校用地,将学校搬迁到几百米远的地方。
9月2日上午,平坝区政府和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再次到新校址协调土地。“应该很快了。”田茂江说,管道企业的款项早已到位,由于新校址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境内,已经协调过几次,计划明年3月1日学生可以在新学校上课。
平坝区发改局局长陈先锋说,目前新学校选址、设计、施工队伍等前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待有关土地使用手续完成后立即开始施工,明年新学期开学学生在新学校上课没有问题。
中石化管道管理人员说,管道就从这栋房屋下穿过。
厕所就修在输油管道上面
城建之患
8月1日,西南成品油管道晴隆县输油站突然断电,原因是晴隆县莲城镇南环路二期工程施工进行边坡开挖时出现山体滑移,导致输油站专用供电线路电杆倒塌,造成紧急停输的重大安全事故。然而,施工并未停止。
此前的7月2日,南环路施工单位在距输油管道8米处施工对输油管道形成重大安全隐患时就曾被叫停。7月3日,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贵阳输油管理处(以下简称贵阳管理处)晴隆管理站向晴隆县政府报送紧急报告,请求协调处理南环路二期工程临近石油管道施工点安全隐患。
停输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晴隆县管道安全主管部门组织南环路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和贵阳管理处一起对事故现场进行协调处理。8月3日,贵阳管理处向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报送紧急请示,请求协调处理南环路野蛮施工对输油管道造成的重大安全隐患。
8月7日,贵阳管理处联系地质专家对隐患现场进行踏勘,专家认为该段管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应尽快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否则将可能出现滑坡,导致管道断裂等重大事故。
8月10日,贵阳管理处再次向晴隆县政府书面请示,请求协调处理南环路施工对管道造成安全隐患问题。
尽管如此,施工仍未停止。
在离南环路施工对输油管道形成安全隐患现场不到1公里的地方,同样存在管道严重安全隐患的晴隆县安南古城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
贵阳管理处副处长杨大慎说,安南古城二期工程于2014年5月启动,该项目局部建筑距输油管道只有8米。前期施工时,建筑方在管道上方堆放大量建筑材料等重物,危及管道安全。施工现场进口处与管道交叉,施工方用两块铁板铺在路上,运送建筑材料的重车从管道上经过,形成严重安全隐患。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规定,严禁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米地域范围内进行机械挖掘且严禁挖塘、修渠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大型的人口密集区,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以及输油管道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杨大慎说。
杨大慎介绍说,2014年9月,项目施工方开始进行孔桩浇筑、基础浇灌等工程,贵阳管理处立即与施工方对接,要求其停止施工,严格按有关要求报送管道保护方案和安全评估报告,但项目业主和施工方根本不予理睬,继续违法施工。一个月后,一份由晴隆县管道安全保护成员单位和贵阳管理处的《关于晴隆县安南古城二期施工给输油管道安全隐患的紧急报告》送到了黔西南州和贵州省政府,但项目施工并未停止,房屋不断增高。
今年1月初,贵州省油气化安全保护工作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到现场查看后,要求施工方立即清除占压管道上方的建筑材料,立即停止在管道安全保护区范围内施工作业和危及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
今年以来,贵阳管理处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安南古城二期施工安全隐患问题,但施工仍然继续。
“目前部分建筑物已经达13层之高。”杨大慎忧虑地说。
晴隆县南环路二期项目和安南古城二期项目施工造成输油管道严重安全隐患,引起了贵州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副省长王江平批示要求,对城建工程影响管道安全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
8月28日,由贵州省能源局、公安厅、安监局等单位组成的油气化安全保护督查组对晴隆县南环路二期项目和安南古城二期项目工程进行检查,并与黔西南州和晴隆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行交流,提出了整改意见。
9月1日,晴隆县副县长封汪鑫召集该县国土、住建、公安、安监、工科等部门和贵阳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会议,对贵阳管理处提出的管道改线两个方案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将穿越县城规划区域内的输油管道迁改到县城规划区域外,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封汪鑫表示,县政府将全力协调管道改线所需土地问题,南环路施工方将与贵阳管理处密切配合,科学组织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
据了解,晴隆段管道隐患改线长度约2.2公里,预计需费用1000万元以上。
“这是典型的地方建设与管道安全沟通不畅造成的后果,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贵州省能源局油气处处长蒲海帆说,如果城市建设规划与油气管道方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就不会形成安全隐患,造成整改损失。
关岭县关索街道办事处高寨村被占用的土地已经不能复垦
亦资孔村输油管道被工厂占压
占压之痛
9月8日下午,在盘县城关镇亦资孔街道办事处亦资孔村,一家液压柱修理厂内机声隆隆,火花飞溅,几名工人正在紧张操作。在10多米远的地方,另一家钢构棚厂内也热火朝天,大量钢板、铁球堆放的地上。一条红黄相间的输油管道警戒线冷冷地挂在钢架上,从工厂一直延伸出去,翻过围墙到另一居民家厕所上,警戒线的下方是西南成品油输油管道。
“亦资孔街道办有5处直接占压输油管道的严重隐患,有的是房屋占压,有的是管道被围在厂区,我们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巡检和检查。”贵阳管理处盘县管理站工作人员说。
输油管道具有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泄漏将可能造成污染环境、危及周边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更有可能发生爆炸导致群死群伤的严重事故。
“一般不会的,哪有那么严重。”当盘县管理站工作人员告诉当地群众占压输油管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时,一名在工厂干活的工人笑着说。
此前,盘县管理站工作人员曾联合亦资孔街道办与占压管道业主进行多次协商房屋搬迁。
“开口就要500万元一亩,简直是漫天要价。”
盘县管理站请示盘县政府,由盘县政府委托国土局开展输油管道占地测绘、赔偿及土地评估,最后评估公司评估价为每亩25万元。但业主不接受。
“后来我们与亦资孔街道办商议后,按红果一级地价评估为50万元一亩,但一家业主要240万元一亩,另一家要150万元一亩,还是不能达成协议。”盘县站工作人员说,尽管县政府组织各部门多次协调,还是很难达成搬迁协议。其中一家以占压管道面积多为由,要求解决其他占压后再协商。
在盘县个别乡镇,占压管道隐患存量未消,新的隐患又源源不断增加。“形势非常严峻,压力很大。”杨大慎坦言,目前盘县境内省、市、县督办的隐患59项,已整治完成7项,与农户签订占压整治协议8项,还有44项,完成率仅为25.7%。
兴姜村村民陈平达说,超期占用的良田颗粒无收
中缅天然气管道从这条沟下面通过,由于水土保持滞后,汛期时大水威胁着管道安全
据了解,盘县段输油管道安全隐患主要是建(构)筑物占压管道。多数隐患需要采取拆迁的方式进行治理,且涉及面较广没有统一的补偿标准,沿线老百姓无理要求很高,协调难度大、治理周期长。
杨大慎认为,如果不采取强硬的措施,很难推进隐患治理。
9月9日上午,贵州省油气化安全保护工作小组办公室在盘县政府召开协调会。会上,盘县政府副县长邹立宏表示,由于输油管道建设早,随着盘县城市发展加快,过去对管道安全重视不够,造成管道安全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大。经过天津“8.12”事故后,各方高度重视,对西南成品油管道经过盘县境内8个乡镇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管道穿越两处人员密集区,其中管道沿村寨中心穿过亦资孔街道办亦资孔村,涉及房屋占压管道、与管道安全距离不足等隐患长达600米,人口2000余人;管道穿越火铺矿居民区、商场、广场,涉及管道长度500米,人口约5000人。
“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邹立宏表情凝重。
关岭县关索街道办事处高寨村一条1公里多长的大坡上,每到汛期,泥石流严重威胁管道安全
在这次协调会上,成立了由盘县政府办公室负责人牵头、管道企业及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治理管道安全隐患工作组,重点解决亦资孔村占压管道问题。
输油管道被占压不止在盘县,在安顺市西秀区和平坝区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在西秀区金银山安置点、平坝区马鞍山安置点,大批因修高速铁路拆迁户将房屋建在管道附近,形成重大隐患。其中平坝区区级挂牌督办的27项隐患中,有18项是占压管道。
今年6月27日,国务院重点省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专项督查组在安顺督查时,指出西秀区七眼桥镇贵安大道拆迁户建房占压西南成品油管道是典型的规划不到位、监管不到位造成的隐患。
据了解,中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于2005年12月建成投产,途经贵州省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安顺市、贵安新区、贵阳市、黔南州,在贵州境内总长555公里,涉及15个县(区)58个乡(镇、办事处)。每年向贵州输送成品油超过400万吨,占市场用油的80%。
由于管道建成时间长,随着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管道周边逐渐形成了多个人口密集区,安全隐患突出,治理隐患较难。
杨大慎表示,贵阳管理处将密切配合政府各部门,落实每项隐患整改工作,倒排时间节点,9月底前除了完成亦资孔占压等久拖不决的隐患治理之外,还将完成挂牌督办项目50%以上,年底前全部完成一般、较大隐患,重大隐患完成60%以上。
土地之伤
这段时间,关岭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永勇的手机几乎被打爆,也是他焦头烂额的日子。自从去年接手处理关岭段中缅天然气管道遗留问题以来,他就没舒坦过一天。尤其是今年6月以来连续大雨,将坡贡镇兴姜村95号桩大坡上的天然气管道冲裸露后,他更是急得火烧眉毛。一边是管道裸露运行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一边是老百姓因管道建设占用土地补偿不到位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中缅天然气管道关岭段有40公里,途经21个村,临时占用耕地面积1600亩。管道建成后施工单位虽然对土地实施了水土保持和对耕地进行了复垦,但是由于关岭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许多施工地段根本不能复垦。据关岭县统计,因管道施工导致不能复垦的耕地面积达600余亩,待恢复田土埂水沟约13000立方米,涉及农户650户。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管道裸露,施工方想修复,遭到村民阻工。”石永勇说,按照管道建设初期,施工方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三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管道三公司)复垦补偿方案:土地复垦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5元,总的补偿费是827万元,施工方已将全部补偿款拨付到位,在县有关部门的积极工作下,已经兑现了破坏轻微的14个村465万元,剩下7个村土地破坏严重,土地根本无法复垦,村民不同意施工方的补偿标准,300多万元补偿款无法发放。
“村民的要求是:要么由施工方将土地恢复原样,村民一分钱都不要;要么将不能复垦的土地按照永久性征地标准兑付。”石永勇说,群众协调工作无法开展,而施工方总是以各种借口一拖再拖,导致维稳压力巨大。
“肯定无法复垦,公司也不能永久征用。”负责协调处理关岭段管道遗留问题的施工方代表李登彬说。
2014年7月,关索街道办事处高寨村81号桩大坡上,因连续大雨将管道冲裸露,管道三公司立即组织抢修覆盖,但当地村民不准抢修,要求施工方对不能复垦的耕地进行复垦,或者按永久性征用兑现土地款后再抢修。村民的另一个理由是,2012年6月,管道三公司与村民签订的两年临时用地期限已过,要求补偿。
“当时为了管道安全,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村民与管道三公司达成协议,对高寨村42亩不能复垦的土地补偿78万元。”石永勇说,管道修复后,管道三公司转身就不认账,认为补偿太高,直到现在都没有兑现补偿款。“这不是欺骗村民吗?”由此,矛盾进一步升级。
今年6月,大雨将坡贡镇兴姜村95号桩大坡天然气管道冲裸露出来,管道三公司再次组织抢修覆盖时,当地村民坚决阻止施工。
“我家被占了10多亩良田,现在颗粒无收,还要我们活不?”兴姜村村民陈平达是被占土地最多的一家,他质问施工方,当初签订的临时用地是两年时间,现在已经3年了,田不能种粮,该怎么办?
为了解决关岭段天然气管道露管及管道建设遗留问题,9月9日,贵州省油气化安全保护工作小组办公室在关岭县召开协调会。
管道三公司参会代表李德忠认可复垦工作没有做到位,他表示将尽快下拨高寨村的78万元补偿款。
李德忠说,由于关岭县的特殊地貌,许多因施工占用土地恢复很难,“几乎不可能复垦。”
在说到坡贡镇兴姜村解决管道裸露问题时,李德忠认为,土地实际占用面积存在虚报。“被占用的的确是水田,但当初报的占用面积与实际测量差距较大。”李德忠说,今年7月17日,施工方与关岭县相关部门召开了一次协调会,公司承诺用3万元修复当初建设管道时破坏的一条水渠,但第二天村民要5万元,公司也同意了。但是,在土地占用面积上双方分歧较大,无法达成协议。
“当初签补偿协议时,有施工方代表、县土管部门人员、坡贡镇政府干部、村民等参与测量,大家认可被占面积才签了补偿协议。”石永勇说,按照当初签的补偿协议,兴姜村被占土地是30亩,现在施工方不承认当初所签协议的面积,于9月初再次测量,只认可被占土地14亩。村民只认协议,加上土地临时占用期限已超过一年,不解决好村民肯定不答应,所以,管道裸露一直到现在。
李德忠认为,当初签协议是为了赶工期,土地测量时适当放宽了面积,现在面积相差太大,公司也没有办法。
管道业主方代表,中石油西南管道局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副总经理、管道安全总监奚占东说,中缅天然气管道是由管道三公司总承包建设,是“交钥匙”工程。由于存在许多遗留问题未处理完,管道一直没有竣工验收,现在还是试运行阶段。
奚占东表示,中石油作为央企,肯定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将督促施工方兑现承诺,尽快消除管道安全隐患。同时,将加大管道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关岭县副县长肖彩虹说,管道裸露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修复管道迫在眉睫。管道遗留问题解决不好,社会矛盾突出,管道修复难以完成,安全与维稳同样重要。
在协调会上,管道施工企业、业主单位与关岭县政府、县有关部门成立了联合协调工作小组,专门协调处理管道安全、管道建设遗留问题,并确定具体协调处理办法。
贵州省油气化安全保护工作小组办公室要求管道施工方尽快制定管道抢修方案和处理管道建设遗留问题方案,立即处理管道裸露问题,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关岭县政府要加大协调力度,处理好安全与维稳的关系,充分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做到公平、公正,既要保护村民的利益,也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缅天然气管道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油气进口通道之后的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作为中缅韩印四国精诚合作的结晶,中缅天然气管道承载着四国人民互利共赢的良好愿望,管道安全涉及到国际问题。
贵州省油气化保护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安全距离不足、占压、保护范围内野蛮施工、土地属性未解决,都是油气管道安全保护中的极大隐患。而法律不健全、领导不重视、部门不履职、群众不理解、企业不作为,才是造成隐患的主要原因。
马马崖输油管道封堵现场
马马崖管道成功封堵改线
今年6月,位于北盘江的马马崖一级水电站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贵州大中型水电站的完美收官。然而,为了马马崖水电站的发电,西南成品油管道马马崖段经历了艰难迁改的阵痛。
马马崖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将淹没原跨越北盘江输油管道,加上还要满足今后的通航要求,输油管道只得“被迫”改线。
2013年起,贵阳管理处与有关单位、部门就开始筹划管道改线。
“管道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0米,改线1.57公里,仅施工费用就达2000多万元。”杨大慎介绍,马马崖改线最大的难点是当地落差大、地形复杂,两侧封堵点海拔分别为902米和948米,带压封堵压力达到7.8兆帕和8兆帕,属于超高压封堵,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功的封堵经验。
封堵,成为马马崖管道改线的关键。一旦封堵失败,将严重影响贵州、云南两省的成品油供应,油品如果泄漏进北盘江,将造成严重的污染事故。
由于缺乏大落差、超大壁厚管道超高压封堵经验,中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会同施工单位进行了多次模拟封堵试验,并多次组织专家召开封堵方案和应急预案评审会。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先采用两侧单封单堵、后再两侧双封双堵的施工工艺等封堵技术措施,2014年12月13日上午8时至12月16日20时进行封堵作业。
经过91个小时连续紧张奋战,12月16日凌晨完成了封堵改线并恢复输油,比预计时间提前了7个半小时,创造了华南分公司高落差、高压力成品油管道封堵改线成绩。
“管道改线是最难的,平均每改1公里管道就需要1000万元左右。”杨大慎说,今年贵阳管理处拟对管辖范围内7处安全隐患进行改线,耗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