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启
(核心提示)守住两条底线,根本是找好发展路径和方式。贵州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的需求,重点发展具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产业,发展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煤制油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是资金密集、高新技术密集、投资密集型的产业,是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以煤为基础的现代煤炭深加工转化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强力推进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建设。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要求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既是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又是贵州省推进小康建设的根本目标。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贵州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发展条件、发展基础比较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发展任务很重。二是喀斯特地貌,环境承载能力弱。基于此,贵州发展面临着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应对双重压力,关键是能不能处理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加速发展的关系。如果选择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是发展一些环境友好型产业,我们就能找到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提升的路子。
守住两条底线,根本是找好发展路径和方式。贵州省长陈敏尔强调,对贵州而言,要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有选择地发展一些产业。没有产业发展,就没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余地,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的需求,重点发展具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产业,发展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坚守两条底线,促进贵州工业跨越式发展和为国家能源安全作贡献有机统一,必须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无油无气)和(有煤有水有市场)现实,大力推进以煤为基础的现代煤炭深加工转化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强力推进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建设。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毕节市和项目业主6年多的努力,毕节市200万吨/年的煤制清洁燃料项目(以下简称煤制油项目)终于在2014年4月16日得到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即“路条”。
煤制油项目获得路条,标志着拥有江南12省区一半煤资源的贵州省以煤深加工转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标志着我省坚守两条底线的战略选择找到了新的前进道路和方向。
煤制油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是资金密集、高新技术密集、投资密集型的产业,是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在贵州建设煤制油项目,可以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促进工业强省和推动以工补农战略高起点实施,在对促进本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可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煤制油是新型煤化工最重要的标志性示范方向,是对传统煤化工的“颠覆”,处于新型煤化工技术最前沿,是煤炭资源富集的后发地区抢占制高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异军突起最切合实际的重大项目。毕节发展煤制油,是作为国家试验区,要努力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闯新路的需要!一是能够充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丰富(全市煤资源总量占全省近一半)、但却因含硫量高和传统开发附加值低而“捧着金饭碗讨饭”的优势资源,在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持的同时,为自己的加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二是可以直接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吸纳先进理念,借鉴成功做法,站在巨人成功的高起点上发展;三是可以吸引外来资金,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的技术路线,促进经济结构变革,推动技术突破,提高经济总量、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四是在提供2万多人就业的同时,还可大规模引进现代型劳动力、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决策者,强化人才支撑;五是可以接借鉴先进的运作模式、机制体制和实践路径,构筑高位嫁接、高位推动的发展平台,从而凸显后发优势,实现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后发赶超;六是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煤制油设备多是大件,许多无法通过现有铁路和公路运输,需要现场制造,其装备制造有600亿元以上市场空间;设备制造完成后,此装备制造厂又可作为煤制油工厂的新设备的研发、维修配套产业。
一、毕节市煤制油项目基本情况
毕节市拟建设的煤制油项目为年产油品及相关化工产品600万吨,总投资1000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在实施200万吨/年,投资340亿元。二期实施400万吨/年,投资660亿元。
6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形成500亿元的工业增加值,提供60亿元税收,就地加工转化煤炭3000万吨,带动以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800亿元以上。
二、煤制油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一)科技含量高。
煤制油集目前煤化工领域所有高新技术之大成。自二战开始,德国就实现了煤制油商业化生产;其后,上世纪50年代,南非沙索也陆续建成了年产760万吨油品煤制油工厂;目前,我国建成并实现正常运行的已有4个煤制油工厂。通过80多年技术研究、开发和商业化运行,煤制油技术已经成熟并成为煤炭深加工转化的高新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煤气化、净化脱硫、合成、精制等流程,生产出指标超过国Ⅲ、国Ⅳ标准的汽油和柴油,同时还可生产200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建设煤制油项目,有利于在高技术支撑条件下,推动资源洁净利用、节约利用、集约利用。在对资源“吃干榨尽”的同时,大力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充分体现“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切实防止和避免传统煤化工“粗放”、“低效”、“污染大”等“后遗症”。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守住“绿水青山”,进而打造生态工业,推动绿色转型、绿色发展,促进毕节试验区在构建“现代产业聚集区”的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
(二)经济效益好。
将在毕实施的煤制油项目效益良好。据《人民日报》2014年6月16日载文指出: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毕节煤制油的技术提供者)“在国际上首创了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技术,其核心的技术指标、能效、消耗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已经很好地解决了煤制油高消耗、能源效率低等问题”。生产1吨油品只需耗标煤3.45吨、5-6立方米水(万元产值用水量只相当于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一半)。如煤价按500元/吨,水按5元/立方米,如煤价按500元/吨,水按5元/立方米,煤制油成本折算下来相当于国际油价60美元/桶。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国际油价下迭,经济下行,正是投资建设煤炭深加工转化企业的大好时期。因为所有的煤炭深加工转化工厂的建成,需要3年左右时间。3年之后,随着经济向好,油价上扬,在工厂建成之时,也是企业的赢利之日。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太高,传统的原油、油品进口将长期面临巨大挑战,煤制油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缺油的西南更是突出),产品销路看好。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升,煤制油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会越来越好。
(三)资源消耗低。
目前,贵州省和毕节市煤炭的使用主要是发电,资源消耗高低最好用煤发电和煤制油在能源转化效率上进行比较。据权威机构测算,我省现有主要3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能效为37.157%,200万吨/年煤制油能效为45.01%,煤制油比火电厂在能源转化效率上要高出7.853个百分点以上。同时,由于煤制油可以用高硫煤作原料,进行气化、净化脱硫,一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清洁生产;二是可以降低原料成本;三是使毕节市及周边高硫煤得以大量开发使用。
(四)环境污染少。
环境污染分析,采用煤制油与煤发电(消耗相同的煤炭)进行对比分析。
在煤制油技术工艺中,煤炭分为两个用途,第一是原料煤,占总用煤量的82.2%,在工厂化工区气化装置生产合成气。第二是原料煤,占总煤炭量的17.8%,燃料煤在工厂动力站供发电和产生蒸汽用,这部分煤炭的使用与火电厂煤炭使用是一样的,其排放也与火电厂排放一样。
为什么煤制油比煤发电环境污染要小得多呢?这是因为在原料煤气化过程中,一是没有二氧化硫产生,煤中的硫在气化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不象电厂那样直接外排,而是在其后净化过程中被还原为单质硫磺,故气化过程没有二氧化硫产生,这也是煤化工能对高硫煤清洁利用的技术原因;二是没有氮氧化合物产生,由于在气化炉内中使用的是纯氧,不带入空气中的氮气,故没有氮氧化合物产生;三是合成气中一氧化碳也要带走相当数量的碳,故二氧化碳排放少于火电厂。经过科学计算,消耗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煤,发电和煤制油对环境影响情况如下。
一是达标排放的废气:煤制油排放二氧化硫量为火电厂的28.62%;排放氮氧化合物量为火电厂的28.49%;排放二氧化碳量为火电厂的69.43%。
二是达标排放的废水:煤制油排放量为175.2万吨/年,火电厂为140万吨/年,煤制油比火电厂多35.2万吨/年,煤制油比火电厂多25.14%。
三是固体废物。两个项目固体废物差不多,大部分都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或提取氧化铝、白碳黑、铝硅钛合金、多晶硅等等用。
(五)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毕节市煤制油项目建成后,除直接提供2500个就业岗位外,还将拉动上下游延伸产业项目投资,同时需要大量配套社会服务,将创造就业机会约2万个。仅按照2012年毕节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6730元初步估算,将增加居民收入7.4亿元左右。考虑到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周边地区将增加工资收入15亿元左右。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必将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拉动该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同于该项目需要大量专家、学者进行研发提高,需要建设职业学校与之配套,这会大大提升毕节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毕节职业教育水平。
三、煤制油项目是贵州坚守两条底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经济增长极。
区域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地方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有经济增长极带动。煤制油项目正是毕节市乃至贵州省经济起飞的强大发动机。充分发挥煤制油项目作为增长极的作用,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重要举措。增长极具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就是扩散效应。它是指经济增长的势头会随着增长点内部人力资本的提高,规模效益的扩大,技术进步的加速,创新群体的集结从增长点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另一个效应是乘数效应。经过乘数效应的放大,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得到强化,影响范围和程度并随之增大。可以预期,在毕节市做大做强煤制油项目,一定能够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对周边地区以至于全贵州省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从而,对坚守两条底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正是因此,在6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上,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要求,“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做好煤的文章,大力发展煤制烯烃和煤制油、煤制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