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世界名城的地下空间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能源新观察

“钻进”世界名城的地下空间

贵州省能源局门户网站  http://nyj.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6-08 15:08:00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本刊综合整理

春光明媚,夏天也快来临。每逢汛期,一些网友都会调侃那些因暴雨造成严重积水的城市来某某地看海。目前,国外已有很多关于城市排涝系统的先例可供参考,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巴黎:一枚钻戒的下水道奇遇

巴黎的下水道里充满传奇。20088月, 73岁的弗朗索瓦夫人在塞纳河左岸的孔德码头,不小心把她的结婚钻戒滚落进下水道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搜寻人员终于找到潜逃的钻戒。这则故事映照出的是这座城市堪称传奇的下水道网络。

巴黎庞大的下水道网络与地面建筑布局相对应。在这些下水道中,可以找到地面所有道路的门牌号,如果你带上一张巴黎地图,在地下穿梭整个巴黎市是完全没问题的。巴黎的下水道里几乎没有异味,每天有约400名工作人员在维护管道的正常运行。这些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一支队伍专门检修管道,另一支负责监控下水道状况,包括负责寻找失物,且找回失物的几率很高,接近80%。有时候,他们还会在管道中找到乌龟。下水道里还住着大约400万只老鼠,它们能吃下自己体重两倍的垃圾,扮演着下水道清道夫的角色。

为了帮助公民更好地了解巴黎下水道系统的设计和历史,巴黎市政府在下水道中建了“巴黎下水道博物馆”。

 

东京:下水道全程可电脑监控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的东京、大阪曾饱受城市内涝之苦。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建起了壮观而现代化的地下排水系统,东京的地下神殿就是其代表作。

1992年以前,东京陈旧的下水道系统不足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强降水,经常水漫金山。为此,日本大兴土木,建设了巨型分洪工程——“首都圈外郭放水路。该工程堪称世界最先进的排水系统,它全程使用计算机遥控,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监控。

该巨型分洪工程是一条位于地下50米处,全长6.3公里、直径10.6米的隧道。隧道连接着东京市内长达15700公里的城市下水道。隧道末端还接有一个高25.4米、长177米、宽78米的大型蓄水池,并包含59根水泥柱,最后用4台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抽水机,将水以每秒200立方米的速度抽入江户川,再排入大海。该工程同时还是一个旅游景点,可以免费参观。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倡导市民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作为可燃垃圾来处理。更干脆的办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专门辟出介绍健康饮食的网页和教室,以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德国:排水道可绕地球13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德国全境共有515000公里长的排水管道,可以环绕地球13圈,每年可以处理94亿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其中46%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33%的为污水专用,21%的为雨水专用。

在排水系统上,德国人的严格和严谨体现的淋漓尽致,从成本计算、工程设计、项目施工,到相关设备,都有严密、详细的标准,真正做到了标准化、一体化。

德国靠近北海,北部地区经常降雨,但路面少有积水。这里面,透水路面的设计功不可没。德国的设计者认为透水路面益处多多,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还有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比如,雨水由透水路面渗入地下,可补充地下水资源。透水路面还保证了路面的透气性,让地面冬暖夏凉。特别是透水地面的孔隙多,增大了地表面积,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既减少了扬尘,又降低了噪音。

高速公路是德国人的骄傲,在排水方面更是如此。豪雨过后,艳阳高照,路面仅有的一点积水迅速蒸发,四周都是白茫茫的水汽,好像进了桑拿房,足见德国排水系统的高效。

为提高城市抗涝能力,德国近年来开始推广“洼地——渗渠系统”。这种新型雨水处理系统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这样,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的雨水,渗渠则能长期储存雨水,从而减轻了排水管道的负担。

 

欧洲:下水道成旅游景观

欧洲很多名城都有下水道博物馆,它们既是市政工程知识的科普场所,又是忆苦思甜的教育基地。如英国曼彻斯特市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利用世界上最早的客运火车站的地下室,展示了从罗马时代到当代的曼彻斯特排水系统,该博物馆的陈列以一场霍乱疫情引发的葬礼开始,其中展示的人物都真人大小,揭示了修建完备的下水设施的必要性,博物馆还展示了城市水循环的全过程:供水、厕所、下水管道、污水处理。在模拟的维多利亚时代下水道中,游客可以闻到尿的气味,听到老鼠乱窜的声音。

进入20世纪后,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也体现在欧美城市的排水系统里。目前,大多数城市用的是混凝土材质的下水道管,但英国已正式生产玻璃纤维混凝土管,它在强度上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管。

荷兰鹿特丹市海拔低于海平面,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市区内洼地众多,排涝压力较大。鹿特丹创造了特有的水广场防涝和雨水利用系统。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高度各不相同的各个水池组成,水池之间以渠道相连。那里平时是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暴雨来临时,就成为防涝系统。

伦敦市的泰晤士河水管局也正计划开挖新的“超级下水道”,以减少排入泰晤士河的污水。新的下水道计划耗资36亿英镑,长达32公里,这一工程将像英吉利海峡隧道一样浩大。超级下水道有望于2020建成。(来源:新浪网、《环境与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关闭 微信 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