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供电所员工抢修回来整理工器具 詹晓东 摄
李鹏飞(右)通过“掌上供电所”系统查看、核对当天外出的抢修工作情况。詹晓东摄
撰文/祝徐 唐光平
2015年初始,今年50岁的李鹏飞到西江供电所工作整十五个年头。
依山傍水的“千户苗寨”西江,是老抄表工李鹏飞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地方。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苗族小镇从伸手不见五指,到今天的万家灯火辉煌,一切都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而李鹏飞既是梦中人又是造梦者。
幸运的“农电工”
上世纪80年代,人缘颇好的李鹏飞在邻里推选下当上了“村会计”,兼职收电费。当时村里有一个退伍军人懂些电工知识,李鹏飞便经常向退伍军人讨教一些电工知识。
当时的供电归属电管站,西江处在“靠山吃山”的落后山区,百姓大都上山砍柴生火,用电户简直凤毛麟角。
“当时全镇只有1条线路,变压器容量才10千伏安。”老李回忆,后来“村会计”的微薄工资实在无法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他便“下海”广州东莞,在一个厂房里当“电工”,偶尔搞搞“工程”,所谓工程也就是对厂棚线路进行维修。
1997年,李鹏飞的大女儿到了入学年龄,为照顾孩子,老李回到家乡,正逢农村电网改造,于是他便幸运地成为了西江供电所的一员,当时全所只有5个人。
2005年以前,李鹏飞前半个月抄表,后半个月催费,闲暇时还要忙抢修。尽管自己的家就在西江,但由于用电户实在太分散,为收一户的钱都只能借宿老乡家,因此有时一个月也可能回不了家。
李鹏飞自嘲:“月初出门二十八,月底回来五十八,胡子一大把,娃儿不肯喊爸爸。”50平方千米的小镇,他来来回回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2005年以后,西江镇旅游人数从0.75万猛增到77.7万,并逐年递增。200多家农家乐、住宿,如雨后春笋拔起,这也给供电设备和供电所人员增加了更大的工作压力,整个供电所忙得团团转。
抄表全不费功夫
2013年, 南方电网系统推行“创先”、“抄表无人”的消息传到所里,李鹏飞从忙碌的节奏中突然“惊醒”。
看到西江供电所配电班已经在热火朝天地安装新型表架,李鹏飞明白“改”是势在必行了,心里更加忐忑不安。
“真的不用去现场,只要在系统中登陆就能读取电表度数?”李鹏飞带着疑惑开始苦学电脑知识。
如今,他再也不用下雨天走着泥泞路到客户家抄表,只需在电脑前用鼠标简单操作,就可以轻轻松松读取用户数据,两天时间就能干完以前要干半个月的活儿。
2014年,南网又提出要零距离联系和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刚听到‘最后一公里’这个词时,马上想到的是,那就是到人心的距离!” 在李鹏飞的脑海里,没有特别明晰的“客户”概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家有个事招呼一声,就会办妥。
李鹏飞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那些年,电线低矮凌乱,树桩电杆随处可见。
“全木质吊脚楼连片而建,吊脚楼是苗族同胞祖辈生活的家,有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消防安全一直是这个西江人李鹏飞担心的。
如今,将电表移出木屋,安装在独立表架上,或者将表移装在砖房结构的墙面上,极大程度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西江供电所还建立起了省内最早的调度合一的“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及“营配信息监控中心”。
在营销信息监控平台上及时发现异常事件,供电所利用“掌上供电所”接受派工单及时到现场处理。有效地将工作职责分解,也更好地给供电所的服务提供时间。
如今,110千伏固鲁变、110千伏雷山变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用不同的颜色着墨延伸到电的来源,可以有效地排解故障,及时调整送电线路,极大地缩短了停电时间。
“以前,一个人一天查看5台变压器,每个月要花上10到12天进行景区负荷监测,尚存人工误差以及决策效果不佳。现在,只要听从掌上供电所系统的报警,报警响,指哪儿打哪儿。”雷山供电局局长潘旭辉介绍道。
一张派工单发到供电所,最大程度让供电所从自查、自修复的“复杂的工作模式”向单纯操作的“简单执行模式”转变。有效地将工作职责分解,也更好地给供电所的服务提供时间。
“创先”全打“穷”主义
现在,李鹏飞一家人的日子是越过越滋润。在西江景区之外,李鹏飞还盖了栋木房。
在农村盖房,不需要多少钱,寨上所有的房子都是邻居相互帮一手搭出来的,历代沿袭,情谊都在屋子里。
跟李鹏飞一样,县级供电企业因“家底有限”,在 “创先”过程中,也要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每笔费用都是经过严格的控制。趁着全省“创先”的示范要机,算出每一笔账,要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创先就是砸钱,这已经形成了大多数人的定势“误解”。资源优势比不了城市,但是创先理念的输出不能再有城乡差别。
必要的设备投入加上科技的现代技术再配以市场化分工。这是雷山局的创先的理念。
譬如在行业内已经默认了“高投入、高维护成本”的“集抄”。被雷山局以60元每户的成本拿下,这仅仅是发达地区投入的1/5甚至1/6。
抓住集抄核心点——技术,再综合投入小、利用价值高、员工能够自主维护的技术。从安装、调试、抄读、录入档案全靠自己,从花费最大的地方节流。”雷山供电局局长潘旭辉盘点投入明细。
此外,西江供电局还将便民点直接设置在有信誉、相邻关系好的小商铺,乡亲们在卖生活用品的时候就能随便缴电费,缴费时间也更自由、灵活。现在, 一个便民点每个月支出的手续费仅100来块钱,这个花费只是原来实行设点收费的几分之一。
老李的“华丽转身”
对于李鹏飞这个“粗人”而言,很多时候都可以由着性情。哪怕早年领很少的工资抄表催费,他也时不时帮助一些 “熟客”垫交电费。
他的“字典”里也没有“客户”这样的字眼,有的都是乡里乡亲。
虽然已年逾五旬,如今“创先”,李鹏飞却需要再次拿证上岗,但他非常从容、自信。
“人人都有专业、人人都有岗位、人人都能取胜。我非常支持雷山供电局提出的人力资源重组定位。”李鹏飞说。
雷山供电局局长潘旭辉表示,员工在大洗牌中自主选岗位,人尽其才,同时,提倡一专多能,在扫好门前雪的基础上采取“副业”赚绩效,多劳多绩效的方式,激发员工干劲。创先,是要把人力从简单、机械、繁杂、高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员工能更大效益地发挥其潜能。
“看到老李的今天,创先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像老李这样的员工都能在创先中华丽转身,他的价值感更高、企业融入感也会加强。通过创先也更好地磨练了团队精神,增强团队的斗志,归属感更强烈。”潘旭辉说。
苗寨木结构的房屋存在着很大的消防隐患,西江供电所将电表移出木屋,放进了独立“表架”。抄表员只要在所里的“计量自动化”系统上就能采集数据,极大节约了时间。詹晓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