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滩水电站效果图(图片来源:网络)
白鹤滩,顾名思义,是白鹤栖息之地,据当地人传说,在很久以前,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便有许多白鹤在金沙江畔边嬉戏,形成一道动人的风景,而如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却将因未来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崛起而声名远扬。
据了解,白鹤滩水电站的设计总装机容量目前仅次于三峡水电站,这意味着建成后的白鹤滩水电站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水电站。近日有消息传出,该水电站的环评报告书已于7月29日获环保部受理。
白鹤滩水电站是继三峡和溪洛渡水电站之后国内第三座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平均发电量达640.95亿千瓦时,同时还可使宜宾防洪能力提高至100年一遇。根据投资概算的现阶段成果,白鹤滩水电站工程总投资已超千亿元。
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水电站
白鹤摊电站的大坝为289米高双曲拱坝,总库容188亿立方米。装机容量超过目前排名第二的溪洛渡电站的1386万千瓦,仅次于三峡的2250万千瓦。
环评文件显示,白鹤滩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凉山宁南县的白鹤滩镇和云南昭通巧家县的大寨乡交界处,坝址距上游乌东德水电站坝址河道里程182公里,距下游溪洛渡水电站坝址河道里程195公里,距巧家县城公路里程41公里,距宁南县城公路里程65公里,距宜宾市河道里程约380公里。
白鹤滩水电站上游与乌东德梯级电站相接,下游尾水与溪洛渡梯级电站相连,是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口—宜宾)河段4个梯级开发的第二级。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该电站施工导流采用全年挡水围堰、隧洞导流的方式,共布置5条导流隧洞。
根据环评报告,白鹤滩水电站保证发电5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40.95亿千瓦时,送电华中、华东地区,每年可节约原煤约2700万吨,相当于少建近7座年产400万吨的大型煤矿,按100年计算共可节约原煤约27亿吨,可缓解煤炭运输压力,减轻中、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使宜宾防洪能力提至百年一遇
除了发电,建设白鹤滩水电站也解决川江、长江中下游防洪的需要。
白鹤滩水库防洪库容大,控制着金沙江流域面积的 91%,防洪库容为 75.0 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与溪洛渡水库联合运行,两库防洪库容达 102.7 亿 立方米,配合其他措施,可使下游宜宾市的防洪能力提高至基本达到 100 年一遇,同时提高泸州、重庆等城市的防洪能力,配合三峡水库承担长江中下游防洪任务。
此外,白鹤滩水库还具有拦沙、改善航运的作用。
据悉,金沙江为长江主要产沙区之一。在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中白鹤滩水电站库容最大,具有控制金沙江下游河段主要来沙量的条件。
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水库可拦截大量悬移质泥沙及全部推移质泥沙, 水库运行 50 年的拦沙率达到 72.9%,可减少向下游输沙约 31.4 亿吨,拦沙作用显著,可延长下游梯级溪洛渡、向家坝水库的淤积年限,在溪洛渡、向家坝水库拦沙基础上,三库联合运行可以长时间、大规模地减少金沙江下泄泥沙量,有效地减少长江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淤积,改善三峡库区的通航条件,有利于减少重庆港淤积。
金沙江下游目前仅新市镇以下河段通航,攀枝花至新市镇的 673千米河道为不通航河道,白鹤滩水库建成后可增加下游河段的枯水期流量,改善下游枯水期航道通航条件, 并可在不同时期实现库区全程或局部通航。
将设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
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环境影响问题,环评报告认为,白鹤滩电站工程枢纽和淹没区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环境敏感区,工程占地、水库淹没所造成的陆生、水生生物量的损失,可通过措施得到一定程度补偿,其他不利环境影响大多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予以减免。
白鹤滩水电站作为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之一,其鱼类栖息地保护将从整个金沙江下游流域统筹考虑。金沙江下游栖息地保护总体格局按照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为主体,各库区库尾、支流等流水生境系统保护。
环评文件显示,金沙江中下游共有鱼类154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6种。本工程评价范围金沙江攀枝花至水富江段共采集到鱼类60种,其中特有鱼类27种。
报告书提出,结合金沙江中下游增殖放流规划综合考虑,白鹤滩水电站主要增殖放流种类为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长薄鳅、鲈鲤、齐口裂腹鱼等,其中长薄鳅、鲈鲤、齐口裂腹鱼作为近期增殖放流种类,根据调查河段渔业资源状况、保护区及水库建设运行后水域面积,初步确定乌东德和白鹤滩年放流苗种为105万尾左右。
工程在向家坝建设鱼类增殖总站,同时在乌东德枢纽建设区建设金沙江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该增殖站主要负责乌东德和白鹤滩两座电站的鱼类增殖放流任务。
会尽可能保护陆生动植物
除水生生态环境外,环评报告还对陆生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保护措施。
环评报告认为,工程建设不会对珍稀保护植物产生影响。
根据白鹤滩水电站水库淹没区遥感解译结果,白鹤滩水电站水库淹没区中共有 5 个植被类型9 个,群系纲 20 个群系(包括 2 种人工植被),水库淹没后评价区植被类型、群系纲、群系未发生变化,水库淹没未造成植被类型在评价区内消失。
但是,工程占地和水库淹没将影响古树345株,对此提出的保护方案为:施工区正常蓄水位以上的古树将进行就地保护;对于水库淹没线以下及工程占地区的古树则需采取迁地保护措施,移栽至业主营地和移民安置区内。
同时,评价区内陆生脊椎动物有 290 种,其中两栖类 18 种,爬行动物 21 种,鸟类 213 种, 兽类有 38 种。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 3 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 26 种,省级保护动物 21 种,各类保护动物中以鸟类为主。
环评报告认为,水库蓄水开始时间为6月,避开了两栖类和爬行动物的冬眠时间,避免淹死淹没线以下正处在冬眠期的动物;水库淹没导致绝大部分陆生动物被迫迁移至库区以上生存,但陆生动物运动能力较强,库周仍有留存生境,少量栖息地的丧失对大多数动物种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据《成都商报》、新华网、《凉山日报》等综合整理)
滚滚金沙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水能资源极为富集的河流。(图片来源:网络)
“跑马圈水”金沙江
今年对金沙江水电开发来说,可谓喜讯连连,早在白鹤滩水电站环评被受理之前,6月30日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就全面投产,7月10日,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卢纯宣布,向家坝水电站最后一台4号机组已并入电网发电,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全面投产,两座电站总投产装机达2026万千瓦,平均发电量880亿千瓦时,相当于又投产一座三峡电站。
然而,溪洛渡作为中国第二大水电站的纪录也很快就将被它上游的白鹤滩水电站取代。这座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的水电站建成后,将仅次于三峡,登上世界第二的交椅。目前,白鹤滩水电站与装机容量同属千万瓦级别乌东德电站均在紧张的施工建设当中。
这四个世界级的巨型电站有一个共同点——都分布在金沙江,在经过一场场“跑马圈水”的竞赛,三峡之后的中国水电建设正阔步迈向它的“金沙江时代”。
水能资源的富集程度世界之最
金沙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水能资源极为富集的河流,由于流量丰沛、落差大,金沙江成为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首。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流经青、藏、川、滇四省区,至四川宜宾与岷江汇合后称“长江”,其中:玉树至石鼓称为金沙江上段(全长958米,落差1677米);石鼓至攀枝花称为金沙江中段(全长1326公里,落差1570米);攀枝花至宜宾称为金沙江下段(全长782公里,落差729米)。
金沙江流域面积47.32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面积26%。从河源至宜宾干流河长3364公里,落差5100米,分别占长江干流全长和总落差的55%和95%。金沙江坡陡流急,水量丰沛且稳定,落差大且集中。
金沙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其蕴藏量达1.124亿千瓦,约占全国的16.7%,可开发水能资源达9000万千瓦,其水能资源的富集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是我国规划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最大水电基地。
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条奔腾激荡的大江就开始被规划,长江水利委员会、成都院、昆明院等单位对金沙江流域的开发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多份研究报告。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于1959年提出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长江水利委员会1990年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
规划过后,各种大大小小的水电项目建设接踵而至。截至2012年5月,在整个金沙江干流,已经规划和建设的水电站有25个,总装机容量相当于四个三峡。除了下游的4个巨型水电站,中游的“一库八级”水电站截至2013年年底已经开发六级。
五巨头割江分水
摊开金沙江全流域图,星罗棋布的水库大坝浓缩在首尾相连的小方块中,宛如密密麻麻的纽扣,锁着奔腾的激流。雄伟的水库之梦随之延伸。“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的大格局已然形成。
新世纪以来,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世界级电站列入开发计划,总装机规模相当于两个三峡。
其中,乌东德水电站处于金沙江下游河段四个梯级水电站的第一个梯级,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下距白鹤滩水电站180公里,涉及川、滇两省,计划于年内进行工程截流,预计2020年投产发电;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电站,2022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世界和中国第二大水电站;位于第三阶梯的溪洛渡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工程,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也是目前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水电站、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目前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装机容量640万千瓦,是金沙江水电基地最后一级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占金沙江流域面积的97%,是我国整体规模第四大水电站。
金沙江中游计划开发上虎跳峡、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一库八级”电站,总装机规模超过三峡。
金沙江上游规划建设果通至奔子栏共11级电站,总装机达1500万千瓦。
加上四川攀枝花段金沙、银江两级电站,金沙江全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占整个西南地区“8个三峡”的水电开发规模的一半。
根据横断山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资料,金沙江的开发方案中,除唯一已建成的金安桥电站控股单位为民营企业汉能控股集团外,其余24级悉数被三峡、华润、大唐、华电、华能5家国有水电巨头拥有。
其中,金沙江上游11级、中游上虎跳峡至阿海4级以及鲁地拉电站被华电集团掌控;龙开口、观音岩分别为华能、大唐所有;金沙、银江2级为华润所得;三峡集团则完整控制着金沙江下游乌东德至向家坝的4座世界级水电站。
规模节节攀升
据媒体调查,在金沙江被不断增加开发梯级电站的同时,已建、在建的电站水库一次次的提高装机、库容和发电规模。
仅以装机容量为例,据2012年5月的资料显示,金沙江中下游从梨园至向家坝的10级电站的装机总规模达6235万千瓦,比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中这些电站的规划装机总和多出1057万千瓦,接近半个三峡的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统计还显示,除观音岩水电站的最新装机数据与2003年规划保持一致外(仍超过了1990年的规划),其他9级电站的装机规模都呈节节攀升的趋势。
目前最新的乌东德、溪洛渡、白鹤滩、向家坝4座超巨型电站的总装机达到4646万千瓦,超出2003年的规划846万千瓦,相当于新增一座向家坝电站(640万千瓦)。如果以1990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修编的数据为标准,4座电站总计超规划装机达1346万千瓦,接近目前世界第二的伊泰普水电站的规模(1400万千瓦)。
专家预计,金沙江流域的这些电站的逐一建成之前,各自的装机规模仍可能有所抬高。
(据《东方早报》、四川在线、四川水力发电网、《中国能建周刊》等综合报道)
过去10年间,金沙江开始遭遇最大程度的开发,一直深陷环保争议漩涡,其间交织着地方政府、中央部委、水电巨头、当地居民和NGO等多方力量的博弈。(图片来源:网络)
一场口水战背后的金沙江水电开发博弈
撰文/邓全伦 胡非非
一场金沙江水电开发引发的口水战,在两个男人之间展开。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曾公开批驳有关媒体关于金沙江水电无序开发的报道,称是伪专家误导记者欺骗公众。
张博庭将“伪专家”的帽子抛给了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勇。
杨勇从2004年起一直在为保卫金沙江进行艰苦的斗争。他认为,金沙江25级电站的密集开发计划,将把金沙江隔成一段段静水,对长江水资源利用不利,也对鱼类洄游造成影响。
“他是一个逻辑混乱、言论极端的人。”杨勇接回应,“张博庭要和我们讨论,连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只能在那边歇斯底里地乱叫。”
张、杨两人的这场论争,不过是近年来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在中国不断较量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过去10年间,金沙江开始遭遇最大程度的开发,一直深陷环保争议漩涡,其间交织着地方政府、中央部委、水电巨头、当地居民和NGO等多方力量的博弈。
“伪专家”
截至2012年5月,金沙江全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总装机规模相当于四座三峡。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界超大水库群。
媒体报道由此指出,“金沙江水电超规划,可能对防洪、水资源利用带来问题并引发地质风险”。
这些报道大量援引了杨勇的观点。他认为,上述水电开发计划将把金沙江滔滔江水变成段段“静水”,对长江水资源利用不利,也对鱼类洄游造成影响。
杨勇还称,现在这种开发缺乏流域规划,且工程的科学依据不足。
金沙江水电开发是否过热?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认为,“西南水电行”正好让水利水电专家有机会站在金沙江畔,“用看到、听到的事实,回答社会各界的质疑”。
2012年4月25日至5月9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能源》杂志社组织了“西南水电行”活动。这次活动邀请相关水利水电专家组成专家团,旨在调研中国西南水电的发展现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是专家团成员之一。他们在15天里先后考察了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以及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水电站、阿海水电站。
接着在2012年5月16日召开了西南水电发展调研发布会,对“西南水电行”活动结束进行了总结,同时也代表水电行业针对社会上有关金沙江过度开发的质疑作出了一次回应。
张博庭在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他首先就关于金沙江水电无序开发的报道予以批驳,指责杨勇是伪专家,误导记者并欺骗公众。
张博庭质疑杨勇的身份是虚假的,“他就是一个中专毕业生,却曾冒充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冒充中科院博士,冒充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我找到成都山地研究所问过,人家发来律师函说没杨勇这个人。横断山研究会我都去管理部门查过,是一个骗人的非法机构,很可能就只是杨勇自己一个人。”张博庭说。
金沙江水电站的规划“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座水电站”,这是否存在电站间距过密与过度开发?对此,张博庭举例反驳说,“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座水电站”无论在国内和国外并不稀奇。
他指出,梯级开发是国际上公认的科学标准。在美国不到100公里的田纳西河上,分布着70多个电站;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等大河上,也不乏如此高密度的电站建设。
“逻辑混乱的人”
张博庭的论调,遭到了杨勇的回击。杨直指张脱离中国国情、用国外经验生搬硬套金沙江水电开发,刻意忽略金沙江上游脆弱的生态系统,包括西南部分河流,位于地球上最特殊的地质构造区域,生态尤其敏感,它们与国外河流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在杨勇看来,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河流开发,往往是把治理和开发结合起来,在开发的时候注重河流的综合功能;中国金沙江上的水电站开发,则主要以发电为目标,可能会削弱、甚至影响到河流的整体功能。
他同时称,金沙江25道水坝,将把奔涌的金沙江水隔断,形成一道道“静水”,将改变整个水流的水文状况、静流条件。该水域的白鲟、达氏鲟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由此会发生变化,生态遭到破坏。
张博庭则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指出,纵观全世界绝大多数完成了梯级水电开发的河流,没有一条“被分割成一段段静水”。相反,动静结合的水系,反而给更多物种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机会。
“如果你真的去过金沙江,就会发现当地的渔业人员发自肺腑地认为水电建设拯救了金沙江的鱼类。因为在过去,由贫困导致的过度捕捞极为严重,结果是国家越是要保护的鱼类,反倒灭绝得越快。”张博庭说。
有意思的是,张、杨均强调,他们各自的上述观点,是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得出的结论。
但为何对同一流域的考察却得出如此南辕北辙的结论?张博庭坦承:“支持水电开发的考察之后更支持了,而反对的考察之后更反对了。这似乎是一个怪圈。”
“如果观点不同,可以理解,但态度要科学,资料要现场观察。我们反反复复到第一现场,今天的看法是我们长期观察、分析的结果。”杨勇自称是独立的科学工作者,希望通过多年来对西南水电的调查,提出问题促进水电优化、有序地开发,
杨勇直言张博庭是“一个逻辑混乱的人,我们从来不和他讨论什么事儿。”
“在保护中开发”
在中国水电停滞与发展交替进行的同时,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就从未停止。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坦承,我国水电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放弃水电,“关键在于应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理性地看待水电问题。”
陆佑楣指出,我国水电没有超前发展,反而相对滞后。但有序开发是水电发展的前提。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看来,我国水电的开发目前依然无序,“西南诸河上的水电站建设太密集了,几乎让河流喘不过气来”。
现任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在担任三峡集团董事长时曾表示,在未来建立了更多的电站之后,蓄水和放水时间的协调的确是一个题目。但他仍显乐观:“只要有人统筹,即使上游这些电站建成,也并不影响三峡电站的蓄水。”
“环保机构和人士不能完全站在反对开发的立场上,水电企业亦不能完全不顾环保无序开发。”曹广晶过去坦言他们也在反思,做水电开发时不宜太商业化,不要把每一寸水都榨干用尽,要照顾到生态要求,“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才是根本原则。”
(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