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7大水电勘测设计院之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贵阳院)的掌舵人,潘继录院长将发展眼光不再局限于水电的勘测设计,而是依托优势,将触角延伸至新能源、水利、建筑、市政、交通和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市场,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在新能源开发建设方面,更成为贵州省能源界的翘楚。
撰文/李姗
作为国内7大水电勘测设计院之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贵阳院)的掌舵人,潘继录院长将发展眼光不再局限于水电的勘测设计,而是依托优势,将触角延伸至新能源、水利、建筑、市政、交通和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市场,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在新能源开发建设方面,更成为贵州省能源界的翘楚。
《能源新观察》:作为一位有着28年工龄的“老贵阳院人”,请简要介绍一下贵阳院56年来的发展历程。
潘继录:贵州已建成的水电装机1000多万千瓦中,有75%的项目勘测、设计由贵阳院完成,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获“中国建筑业行业标杆”企业荣誉称号,连续5年成为“贵州省100强企业”。
回顾贵阳院56年的发展之路,大致可以归纳为创业期、成长期、以传统业务为支撑的发展期和转型发展期四个阶段。
1958年-1982年,是贵阳院的创业期。
在岩溶发育的猫跳河摆开了水电开发的战场,其成功开发,使贵阳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完整开发中型河流的设计院。贵阳院工程技术人员在猫跳河的开发中,克服了技术上一个个的难题,打破了前苏联专家断言的不可能在岩溶发达地区修建电站的结论,大胆创新,因地制宜,成功地建成了六座坝型各异、各具风采的水电站,被水电界誉为大坝设计的博物馆,入选水电院校的教科书,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多项奖励。
猫跳河是贵阳院水电建设的起点,也为贵阳院积累了丰富的水电建设经验,培养锻炼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猫跳河的建设,也形成了贵阳院人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以说没有猫跳河的开发就没有贵阳院的今天。
1982年-2000年,是贵阳院的成长期。
在此期间,贵阳院开始从“小江小河”转战“大江大河”,成为岩溶地区电站勘测设计,碾压混凝土筑坝等领域的佼佼者,进入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行列。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乌江东风水电站、普定水电站,贵阳院建成了一个个科技含量高的精品工程。迄今为止,这批水电项目在全国水电界都非常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同时,贵阳院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相继承担了江西柘林水电站扩机、甘肃龙首水电站、新疆石门子水电站、重庆马岩洞水电站、河南盘石头水库等工程勘测设计工作。
2000年-2010年,是贵阳院以传统业务为支撑的发展期。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水电投资不足,水电开发处于低谷的时期,贵阳院垫资在乌江和北盘江开展前期勘测设计工作,储备了一批技术经济指标优良、布局合理的可供开发的电源点。
2000年,当“西电东送”的序幕一拉开,贵阳院及时抢抓机遇,趁势而上,迅速进入角色。在“西电东送”首批四个水电工程中,贵阳院承担了洪家渡、引子渡、索风营等三座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在“西电东送”第二批六个水电工程中,承担了光照、思林、沙沱、董箐、马马崖等五座我院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
作为贵州“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促使贵州水电的装机容量增加了近10倍,为电力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010年-2020年,是贵阳院转型发展期。
围绕“主业西移、多元经营、国际发展”三大战略,稳中求进,加快推进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加快推进从设计单一核心业务向以设计为龙头、纵向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横向跨越相关行业领域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转变,突出抓好传统市场的开拓经营、投资开发、全产业价值链服务平台建设,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三驾车”齐头并进。
《能源新观察》:作为贵州省科技型企业中的佼佼者,贵阳院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在业内有口皆碑,请简要介绍一下多年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
潘继录:贵阳院是贵州省唯一的全国综合甲级设计院,回顾过去,在建院初期即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猫跳河梯级水电站是我国较早完成流域梯级开发的河流,流域梯级开发等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承担国家重点大型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任务和碾压混凝土拱坝筑坝新技术研究、岩质高边坡稳定分析及防治研究、岩溶渗漏及防渗处理研究等国家和部的科技攻关项目,其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进入二十一世纪,贵阳院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坝大库工程勘测设计技术;岩溶地区工程勘察设计及处理技术;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复杂条件深埋长大隧洞及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勘测设计技术;高边坡勘测设计及综合治理技术等十一大技术优势。先后获得了科技和工程类奖28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11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国家优秀工程勘察和设计金奖4项。
近年来,贵阳院致力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申请新型实用专利技术、发明专利,截止2013年底,累计申请专利281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授权专利147件,拥有软件著作权登记26项,荣获“贵州自主创新品牌100强”,平均三天就有一项专利的申请。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三维协同设计为核心的信息化研发和应用推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多个工程部分单体设计采用三维技术,涉及项目阶段涵盖设计全过程,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能源新观察》: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企业,贵阳院通何种方式提升人才竞争力?
潘继录:如今,我院在职员工近1200名;本科以上达90%,工程技术人员达90%,而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师达80%;全院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8岁,构成了一支年轻化、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队伍。拥有一批“高、精、尖”人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人、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5人、市管专家5人、其他省、部级各类高级专家64人。各级各类注册资质810余人次。
同时,依托“贵州省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士工作站”、“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贵阳分中心”以及省级和院级工程中心,继续推进高、精、尖人才工程建设,多渠道推荐我院专家,申报了国际科技合作专家库专家、贵州省级勘测设计大师、贵州省管专家等专家库专家,有望在来年取得丰收。
《能源新观察》:作为贵州新能源开发的先行者,贵阳院积累了哪些优势?干了哪些实事?未来,在新能源项目建设方面有什么规划?
潘继录:早在2004年,根据贵州省发改委对贵州风电前期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贵阳院就垫资完成了贵州省的风电场工程规划等工作。
通过近10年新能源规划勘测设计,我院储备了新能源领域规划、勘测、设计、咨询、工程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积累了新能源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复杂山区条件下的风能资源分析,岩溶地区风机基础的地基处理、高海拔地区电气设备选型、山区风电场的场内公路设计等方面独特的优势。
我院积极发挥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为贵州省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受贵州省能源局委托,主持了贵州境内30多个风电场可研报告的技术审查工作。承担了贵州省及各地、州、市的新能源规划任务,相继编制了《贵州六盘水市风电规划》、《贵州毕节地区“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贵州省贵阳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报告,承担了贵州省内的乌江源、韭菜坪、四格、云顶、大韭菜坪、雪山、洪关、大风坪、曹罗坪子、大爬山等风电项目的勘测设计任务,为贵州省新能源的快速有序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贵州风发的开发。今年,我院将加快推进续建项目的建设速度,精心组织新建项目的开发建设,力争普定县普屯坝、织金县三塘、关岭县永宁风电场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同时,我院积极参与了国家新能源开发规划,先后完成了《內蒙古西部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3800万KW)》、《吉庆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400万KW)》等多项规划任务,承担了省外辽宁阜新彰北、内蒙古四子王旗、楚雄州大荒山等风电场的勘测设计工作,为我国新能源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上,贵阳院是省内的先行者,我们园区投资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并网示范光伏发电系统项目,同时,还承担了巴彦淖尔20MWP、德昌县阿月10MWP阿特斯西藏20MW等多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
在新能源勘测设计过程中,我院始终坚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勘测设计水平的道路,坚持“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技术方案优化”相结合的科技进步体系、不断提高勘测技术水平,不断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并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努力缩短工期工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能源新观察》:贵阳院在贵州省勘测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一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在传统业务,非传统业务上发展如何,为何要谋求转型?效果如何?
潘继录:要使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一步、看二步、想三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目前贵州水电资源的开发已接近尾声,除去被禁止水电开发的赤水河,基本都已开发完毕,完全以水电为主业已经不足以支撑我院的发展,转型升级,打造以技术和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成为贵阳院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我院围绕“主业西移、多元经营、国际发展”三大战略,全力开拓三大板块业务。
主业西移,贵阳院一是要做好做精贵州水电市场,贵州的水电开发虽然已近尾声,但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贵州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并没有启动,抽水蓄能电站对梯级水电站的调度、补充意义重大,应尽快推进抽水蓄能的建设。二是巩固传统的水电市场,到西部去获得更多的水电市场,经过多年的不断开拓,贵阳院在云南、四川、西藏、新疆获得了水电站的前期、在建项目。在我国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四大江河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元经营,我院非传统业务发展迅速,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水利、建筑、市政、交通、电力和环境工程等重点转型领域市场,努力推进产业链横向发展、纵向延伸。承担水利项目50余项个;承担水利项目的技术审查工作,我院咨询公司平均每月审查水利项目达7个之多,总承包业务发展迅速,承担了晴隆西泌河、木瓜溪、鸡鸠水库,金海域商住楼、瓮福磷石膏堆场、瓮福紫金堆场、平关风电场等总承包项目。
投资业务,我院按照“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资源一批”的原则,在能力可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推动我院投资业务的健康发展,投资兴建了花溪云顶、惠水龙山、织金三塘、普定普屯坝、织金三塘、晴隆苏家屯等风电场。目前花溪云顶、惠水龙山一期已投产发电,其它风电场正在建设之中,我院的投资装机今年可达50万千瓦。
国际业务,先后在利比里亚、坦桑尼亚、伊朗、刚果(金)、苏丹等多个国家承担国际业务。重点跟踪刚果(金)、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尼泊尔、秘鲁等国的水电资源项目,基本锁定了刚果(金)及坦桑尼亚国家水电规划等近10个国际勘测设计项目,为我院国际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贵阳院“三大战略”引领初见成效,工程技术服务、工程总承包、投资运营三大业务板块基本形成,正在加快推进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加快推进从设计单一核心业务向以设计为龙头、纵向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横向跨越相关行业领域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转变。努力开拓经营,稳固和扩展国内水电勘测设计传统业务;着力打造国际经营能力,积极实施国际优先战略,努力扩大境外勘测设计和总承包市场份额;加快业务转型,促进投资业务提速增长,形成投资带动勘测设计、总承包、运营管理的完整产业链,加速做大经营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实力。“十三五”末贵阳院将实现收入中工程技术服务、工程总承包和投资运营三个业务板块各占1/3,省内、省外和国际市场三个地域各占1/3的可持续发展格局,这时,贵阳院将实现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