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新观察》记者 李姗/文 图片提供/黔西电厂
本期人物:贵州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唐浪杰
聚精会神忙抢修
核对电气二次回路
校对六氟化硫气体压力
全国劳模唐浪杰
如果说现代人总是需要几件名牌傍身以凸显身价,那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也就是唐浪杰身着的“名牌”。
贵州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简称“黔西电厂”)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唐浪杰今年37岁,是贵州电力系统响当当的技术能手,也是贵州省代表性能源企业——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元集团)最年轻的专家库成员,但这又是一个不愿意被名誉所累的人物,他曾跟电厂的领导开玩笑,不要再让他领奖了,因为每次有领导到厂里视察,几乎都要让正在技术现场干得热火朝天的他回来接受慰问,这让他“感觉到特别不自在。”
自学成才的“实干派”
初见唐浪杰,他的第一句话便是:“干好活,其他也不会讲什么。”
他不是记者以前采访见过的那类“孔雀”型的人物,善于表达,懂得自我推销,能问一答十,这的确有负于唐浪杰这样一个听起来有些风流倜傥的名字。他属于“老牛”型,拙言,低头干活,敢于承担。
“唐主任非常实干、质朴。”这是记者在黔西电厂听到其同事对他最多的评价。但谁又能想到,作为攻克很多重大技术难关的贵州电力系统“名人”,他并非博士,也不是“海龟”,只有函授大专学历。
1993年,对他来说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那年中考他考了486分的高分,在当时,这个成绩足可以上贵阳一中,但是因为家里有五个孩子,他排行老三,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选择去读贵州省水利电力学院。
“如果当时选择上高中,那么现在视野和思维肯定都不一样,但人不能总为了自己。”
毕业以后,因为成绩好,本来可以分配到供电局这种让人拼命挤破头都想进的单位,而他却选择去安顺电厂,原因很简单——那里有贵州第一台300MW的发电机组,“想去看看,学点东西。”
到安顺电厂后,唐浪杰就整天跟在老师傅的屁股后面转。“反正他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他吃饭,我就吃饭,他天天通宵加班,我就跟着加。”因为他觉得,只要够勤快,别人就肯教。
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唐浪杰遭遇了自己的“瓶颈期”,他明显感觉原来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够用,于是报名参加了贵州机械职工大学的专科函授班,每到周六周日去上两天课。在这三年期间,他几乎没有缺过一次课。
2007年,原本属于电气检修专业的他又自学起了抽象、晦涩、难懂的电机学。行内人公认:只要把电机学学懂,在电力行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仅通过一年时间的自学,他就已经出师并在业界享有名气,解决黔西电厂火力发电机组出现的问题自不在话下,连金元集团委派他对某水力发电机厂的发电机组这个完全不搭界的领域出现的故障作出事故分析与责任鉴定,他也都圆满完成。
“我一直都觉得能力与学历不能完全打等号,像我对我女儿的要求就是,考个三本就行了,因为后天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
激情不减的“工作狂”
2003年,27岁的唐浪杰作为“技术人才”从安顺电厂被引进到黔西电厂,但实际上,当时无论在软件、硬件两方面的条件上这两个厂毫无可比之处,管理风格更是大相径庭。
那时的安顺电厂建设基本成熟完善,除了有食堂、足球厂、游泳池等基本配置,还有环境舒适的电力小区和五星级大酒店。
初到黔西电厂,一切从零开始。“当时住的是毛坯房,没有热水,更不能奢求电视,甚至每天早上醒来连被子都是湿的,从黔西县城回厂区还常遇堵车,必须要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十多公里的泥巴路。”唐浪杰说,尽管如此,黔西电厂却实行军事化的管理,一颗扣子没有扣好都要被罚款500元。
但对唐浪杰来说,生活条件的艰苦完全可以忽略,完成好工作才是能让他兴奋的事情。“领导交办工作给你,是看得起你。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如果你的工作不能自己主动筹划而要领导安排,那么就是你的失职。”这就是他最朴素的工作观。
刚调入黔西电厂时,贵州“西电东送”任务十分紧迫,作为技术骨干,他带领班组的青年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场工作去,白天跑现场、查系统,晚上看图纸、阅资料、讨论问题,经常在施工现场一呆就是数月之久。
在机组正式投产以后,唐浪杰丝毫不敢放松,决不放过设备运行异常的任何蛛丝马迹。几年来,他发现设备重大安全隐患10多项,被建设单位戏称为“火眼金睛”。
例如,在2010年黔西电厂2号机组大修中,唐浪杰发现发电机端部主引线三相夹板松动、多处绝缘磨损后,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因为发电机端部存在重大缺陷不能避开共频振动导致。
在他的建议下,该缺陷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并及时联系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进行端部模态振型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随后,唐浪杰认真研究了问题根源,在面临检修工期紧张,问题棘手的情况下,果断提出了依靠自主力量进行抢修的意见。在五天四晚的抢修中,唐浪杰累了就在发电机舱内休息一小会,饿了在抢修现场混乱吃嗲盒饭,以拼命三郎般的精神消除了该设备隐患,从而为企业缩短了20多天的检修工期,节约了近80万元的外委修理费用,并开创了贵州电力系统完全依靠本厂技术力量完成该项工作的先例。
永不言败的“技术狂”
“我不追求高消费,也不追求名牌,对名利看得也很淡。”唐浪杰说,他的人生成就感来源于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搞定别人都搞定不了的东西。”
2009年,黔西电厂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决定启动高压辅机变频改造工作。唐浪杰心里十分清楚,该厂技术人员从未接触过高压变频器,且其独立冷却系统尚无可借鉴安装经验,控制逻辑繁锁,检修时间短,人手紧张,可谓是困难重重。就在很多人都畏难退缩时,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唐浪杰不仅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主动请缨担任变频改造项目负责人。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别人的疑虑中,唐浪杰却静下心来,认真钻研设备,理清了思路,编制了一套严谨的《高压变频装置改造调试方案》,带领技术人员投身到现场中。他白天在现场施工作业,晚上组织技术讨论、逻辑修改等,经过52天的艰苦努力,终于实现了7台高压变频装置的同时启动并成功投运。
在他的带领下,黔西电厂涌现出多位高压变频装置改造的技术能手,为4台机组28台高压电动机变频装置改造成功投运奠定了基础,实现每年节约标煤63443吨。由于工作出色,在贵州省经贸委、总工会、科技协会和质量协会联合开展的“优化运行调整,加强节能技改、降低300MW火电机组煤耗质量管理活动”中,唐浪杰荣获“2010年度贵州省优秀质量管理特等奖”称号。他编制的《高压变频装置改造调试方案》被变频器厂家多数调试人员借鉴使用。
而在推动新技术应用方面。他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2009年,唐浪杰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与厂级AGC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现场安装、接线、调试工作,使厂级AGC成功投运,为黔西电厂每年节约标煤9863吨、二氧化硫减排220吨。该项研究成果在国内电网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为火力发电厂厂级AGC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并获2010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奖。
2012年,黔西电厂与南京归图合作试点锅炉燃烧优化专家系统,唐浪杰再次迎难而上,参与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协议、招标文件的编制、现场施工及调试等工作。预计该项目调试完毕正常投运后,可提高锅炉运行效率0.3%-0.8%,降低10%-30%的烟气NOx排放量。
2012年至2013年初,唐浪杰承担了脱硫增容改造、电除尘增效改造及脱硝改造项目的电气设计图审查工作,先后修订了10余项设计错误和不合理之处,确保了该技改项目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且各项排放标准均优于国家标准。
甘为他人“作嫁衣”
在行业内干出了名气,唐浪杰和他的技术一起受到业内公司的青睐,来“挖墙角”的自然不少。
早在2008年,由某著名全球性企业为黔西电厂提供的设备出现了问题,生产厂商派出了一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来检查维修,弄了一个多星期都没有能得处理下来,唐浪杰接手后,仅花了一天功夫就全部搞定。这位老师傅回公司后向领导汇报了黔西电厂这位“杀手锏”级别的人物,随后,该企业多次主动与唐浪杰接洽沟通,企图以当时两倍于他年薪的优厚待遇让他跳槽,结果被他婉拒,而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我就准备在这里干一辈子了,为厂里再多培养些人才。”这些年来,他带出来的学生很多都已经能在厂里独当一面,有的甚至都已经在别的公司技术核心部门位居要职,并且收入也都远超过他。
“为了让整个团队取得胜利,我经常传球给其他队员为别人‘作嫁衣’。”这句他用以描述自己打蓝球时的状态,也足以形容他目前的工作心态。
如今,唐浪杰的工作繁忙而简单: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先去厂区巡视一圈,查看生产设备;八点十分开生产碰头会;八点半开始处理一天的工作事务……除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外,他还要接管很多其也的管理工作,就在采访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就有四拨人找他签字跟汇报工作。
统计下来,唐浪杰几乎每周都要至少加班四天,但无论怎么样,他都要抽一天的时间去打篮球锻炼身体,“就算只有我一个人,我也打。”体育,应该算除技术工作以外,他唯一的爱好。
而家庭生活,每两个星期他才能享受一次。“周末到家,要么送女儿补习,要么就去看看父母。”
他说女儿从小就很少有机会和自己呆在一起,每次打电话都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有几次还伤心地抱怨说同学都取笑她没有爸爸,因为他从来没有去学校接过她。每当想起这件事都让他感到心酸。现在每次他回家,已经念初一的女儿都还吵着要跟爸爸睡,平时也常粘着他,教他玩微博和微信。
“工作和家庭很难两全其美,我也不想让我女儿在成长的某些关键阶段因为父亲的缺位而留下空白与遗憾,现在我只能尽量弥补她。”说这话时,这位“铁汉”眼中流露出一丝柔软的温情。
唐浪杰所获部分荣誉称号
2007年04月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0年01月 优化运行调整,加强技能技改,降低300MW火电机组煤耗特等奖
2010年02月 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1年03月 贵州省电力行业协会“电力行业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2年02月 贵州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六先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2年03月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保护专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3年04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记者手记:
未谋面时,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连百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太清楚的文科生来说,唐浪杰这个被荣誉包围的理科男就像“男神”一样的存在,属于传说中的人物。但见面后发现这就是个剃着平头,穿着蓝工装,皮肤有点黑的普通中年男人,感觉特别像高级蓝领。
他不善言辞,惜字如金,谈及与女儿的关系,我最后被逼到只能以自己与父亲的经历诱导他能讲一些话。他并不喜欢也不善于向记者谈论他所取得的成绩,很多东西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仿佛一切付出和辛苦都是理所应当,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没有什么值得夸耀,顺理成章的事情还需要再额外去说吗?这就是他内心的逻辑。
为什么不穿名牌?不追求。为什么喜欢搞技术?就是因为喜欢。你女儿和你关系怎么样?很好。能举个例吗?……亲们,你觉得我能写出这么长的稿子容易吗?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很多人都会为多争取一点利益而“无病呻吟”的世风下,他在我眼中确实是属于“稀有动物”。唯有谈到技术攻关时,他的眼里才能绽放出一点神彩。
当问及他最喜欢及影响他最大的一本书时,他想了很久,最后跑到书柜翻出一本,让记者和唐浪杰的同事看到后都“瞬间石化”——《汽轮发电及电气设备》。这本被他同事定义为“理科生看着脑壳痛,文科生能坚持翻看5分钟就是奇迹的书”,在唐浪杰眼中却是如果某天他被流放孤岛只能带一本书的不二选择,只因他看了这本书后电机知识突飞猛进,
透过种种细节,我终于知道,他说的“对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真的不是一句让人感觉很假的“漂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