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在线访谈

王国法:贵州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智能化

贵州省能源局门户网站  http://nyj.guizhou.gov.cn/  访谈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就贵州煤炭行业智能机械化建设、薄煤层智能化开采等建言献策。

《能源新观察》:您如何看待当前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看待贵州煤炭发展前景?

王国法: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中保持70%以上的比重,在全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2018年首次压减到60%。即便如此,煤炭仍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是战略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

煤炭行业现在面临的困难很多,在宏观环境下,我们环境发展的要求、政策的导向,对煤炭行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舆论上也在强调去煤化、无煤化,实际上是反映了我们行业利益博弈的声音。

煤炭行业要发展,现在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从行业绿色发展的角度,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智能开采,发展先进科学的产能。就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要求来看,要撑得住、退得出,也就是说国家需要多少,我们就能够满足多少,同时又能协调,该退出的产能退得出。另外一个问题是人才的问题,煤炭行业是比较艰苦的行业,行业收入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并不高,再加上舆论、各方面认识上的影响,导致煤炭行业人才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年轻人,包括高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到煤矿就业,导致很多煤矿年龄结构越来越老化、人才越来越匮乏。

就贵州而言,一些煤矿在智能机械化开采过程中感觉到有劲使不出,在使用智能化设备过程中经常出现越界的情况。

煤矿的边界划分,也就是矿区范围的划定,是我们智能化开采提高效率需要解决的问题,走向要尽可能长,如果工作面老是搬家,效率就很低,尤其薄煤层更是如此,本身煤层就薄,再加上工作面很短,时间浪费了,效益很难保证。对于这种情况,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统一规划。

《能源新观察》:由于贵州地质条件复杂,高瓦斯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比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智能机械化改造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下一步贵州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应该如何进行?

王国法:开采条件比较复杂,而且又是高瓦斯,这就更需要发展安全监控、采掘全过程的智能化技术。但是智能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根据不同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对此,全国各个矿区的条件都不一样,不能照搬一个统一的模式。

贵州首先要以保证安全高效为目标来解决瓦斯问题,这就面临从支护到开采条件等各方面的难点。另外,从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还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

《能源新观察》:从贵州来看,全省煤炭储量中薄煤层占了37.2%,这块巨大的资源成为很难“啃”的“鸡肋”,贵州应该如何解决薄煤层开采难题?

王国法:薄煤层是全国煤炭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因为所有的矿区几乎都有薄煤层,全国薄煤层占20%,贵州占比高出很多,薄煤层成为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薄煤层开采最大的难题就是煤层薄,开采空间狭小,主要为1.3米以下的煤层,开采设备的尺寸受限,每降低10厘米都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对此,我国在智能化开采上已经实现了无人开采,而且在全国的矿井中也有了成功的无人化开采案例。贵州现在迫切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推动智能化发展,实现无人开采。

《能源新观察》:您如何评价贵州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贵州煤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什么?

王国法:贵州省政府对煤矿发展的支持力度很大,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些智能机械化改造的支持政策,推动的作用已经非常明显。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开采条件复杂,不可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去跟山西、内蒙古的矿区相比,能够实现的水平、技术指标也没法比。煤炭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智能化。现在贵州由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来发展智能化,这能够调动企业内生动力,势头非常好。

同时,我们也在呼吁将薄煤层的开采纳入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中,对薄煤层开采有全面、系统的政策优惠。尽管薄煤层和厚煤层无法相提并论,但是薄煤层也是优质煤炭、优质资源,需求还是很大,不能忽视其开采价值。另一方面,薄煤层在多煤层开采中不只是自身的开采,还是作为保护层来开采,在高瓦斯、突出矿井,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瓦斯释放后能为厚煤层开采创造安全的环境,并提高效率。另外,从整个煤炭资源上来看,也需要加强薄煤层开采,如果能够出台一些国家政策支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那就更好了。


链接:

王国法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开采装备技术研究所所长,《煤炭科学技术》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终身教授兼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中国煤炭行业煤矿支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支护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王国法是我国煤炭高效综采技术与装备体系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煤矿智能化的科技领军者,为煤炭工业做出重大贡献。

30多年来,王国法致力于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技术与装备、智慧煤矿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主要成果有:创新提出了液压支架与围岩“强度耦合、刚度耦合、稳定性耦合”的“三耦合”原理和设计方法;创立了综采配套、液压支架和煤矿智能化系统的理论、设计方法和标准体系;主持研发了世界最大采高的8.2m超大采高综采关键技术及装备和20m特厚煤层高效综放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克了国外没有解决的620m特厚煤层高效综采和综放难题;主持研发了世界最小采高(0.61.3m)的薄煤层智能化综采技术与装备;主持完成了首个智能化综采示范矿井项目总体设计研究,突破了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研发了世界首套55°大倾角综采综放成套技术和装备,解决了复杂难采大倾角厚煤层安全开采难题;主持攻克了煤矿大型高端综采装备及其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推动了综采装备的国产化,实现由完全依赖引进发展到出口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率先系统的提出了煤矿智能化和智慧煤矿的理念、原则、发展目标和技术路径等,提出了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和以智能绿色支撑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

其个人获得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3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工程师奖”“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px;mso-font-kerning:1px;" >贵州电力市场交易系统一方面与电力营销、调度、计量自动化等系统对接,可实时跟踪用户的用电、缴费及履约情况;另一方面与“云上贵州”“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平台”等省内主要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与电力上下游重点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还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平台互联,确保“西电东送”等跨省区交易业务的有效衔接。此外,该系统还可通过交易大厅的监控大屏幕,对电力市场交易的关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实现大数据管理。


在建设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的过程中,交易中心通过对电力市场化交易相关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在全国首创了电力交易指数,构建了“1+4”电力交易指数体系。该指数可实时反映交易电量、电价对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影响,为政府经济运行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电力交易指数的算法已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创造专利,并获得全国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关闭 微信 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