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贵州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风电资源,围绕风电产业“一图三清单”,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实施科学统筹管理,加快推进风电装备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我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6年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协调互补发展的产业链,主机年产能达到1000万千瓦。
大力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当前,贵州正着力培育壮大风电装备制造业,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就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与贵州发展机遇专访了贵州省能源局新能源处。
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记者:贵州风电产业发展有哪些政策支持,现在发展的形势和规划是如何?
新能源处:贵州积极落实国家有关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大力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印发了《贵州省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强化项目“年度计划、核准备案、开工建设、建成投运”全链条管理服务和政策支持,指导企业按照安全生产、生态保护和规定时限等要求推进项目建设。
截至今年5月,全省累计建成风电装机894万千瓦,今年1至5月新增146万千瓦,“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风电装机344万千瓦,相比2020年底增长62.5%;目前在建852万千瓦,预计2025年底累计超1000万千瓦,绿电占比达到30%。
“十五五”期间,贵州将按照国家有关新能源上网市场化改革要求,全面推进落实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积极指导项目规范有序建设,提升产业链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力争到2030年累计超2000万千瓦,绿电占比达到40%,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记者:贵州风电装备制造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作为能源主管部门还有哪些工作可开展?
新能源处:结合贵州风电产业发展实际,从2023年开始,我们积极引进了东方电气、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中车株洲、上海电气等国内先进风机主机制造企业在黔落地建厂,2024年年初,首个风机主机厂投产,实现风机主机装备制造零的突破。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东方电气修文、明阳丹寨、三一湄潭、中车株洲贵安等4个主机厂,年产能600万千瓦;建成上海电气龙里1个叶片厂,年产能240台/套;建成保龙威宁、水电八局贵定、武汉华电平坝、武汉华电花溪等5个塔筒厂,年产能750台/套,产业链建设布局已初见成效。
目前,在建主机厂有威宁、黔西、万山、龙里等4个,预计下半年将建成投产。在建塔筒厂有钟山塔筒制造、普定混塔制造2个。
当前,贵州风电装备产能基本与风电项目建设需求相匹配,后续产业发展应考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等,加强区域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
我们将按照全省“一盘棋”的原则,统筹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科学规划产能,结合贵州风电资源、设备更新和项目建设需求等合理布局产业,完善产业链。另一方面,强化产业配套,以风电项目开发为引领、主机装备生产为重点,推进主机、叶片、塔筒三类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
记者:贵州出台支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的文件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
新能源处:从国家政策上看,自2021年以来,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推动全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有关内容提到支持贵州加快建设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先进风电设备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动关键基础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升级。
从贵州发展上看,近年来,随着我省风电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在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各地盲目引进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产业无序竞争、产业链属地化配套程度低等情况。根据我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引进情况,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完善产业链不足,需研究出台推动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资源+市场+政策”三方驱动
记者:下一步,如何推动我省风电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强链、补链、延链上有哪些措施?
新能源处:202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通过对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摸底调研,建立产业“一图三清单”,制定政策措施,开展产业推进会、产销对接会等,推动我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今年上半年,经省政府同意,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贵州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同时,以“好品质、可信赖、共创未来”为主题的贵州新能源产销对接会在贵阳召开。
我们将继续从产业布局、配套、市场三个方面落实相关措施,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强链”。立足我省现有投资建设项目和产业基础,布局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鼓励风电主机企业就近配套建设叶片厂和塔筒厂,提高产业集聚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强化产业配套“补链”。大力培育龙头“链主”企业,积极引进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按照风电产业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一图三清单”,推动“整机+零部件”协同发展。
积极开拓市场“延链”。引导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与风力发电企业深化合作,加强产销对接,引导项目、装备、投资深化合作,提升我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占有率。
记者:作为能源主管部门,如何防止风电装备制造业可能会出现的行业内卷式竞争?
新能源处:规范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我省2024年8月关于风机主机厂建设管理要求,确定在黔投资建设风机主机装备制造企业为广东明阳、东方电气、中车株洲、三一重能、上海电气、远景能源、浙江运达等7家,不再引进新建主机厂,各地引进和扩建风电装备制造项目(主机、叶片、塔筒)需征求省级能源、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意见。
鼓励产业属地化配套。以市场需求和风电项目建设为引领,按照风电产业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一图三清单”要求,加强配套零部件、供应商招商引资,加大省内电缆、电气柜等生产能力消纳力度,引导风机企业在黔发展研发、生产、运维等业态,加快产业属地化配套,形成新质生产力。
支持产业基地化发展。抓好国家大力推动风电等新能源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明阳智能丹寨、上海电气龙里等风电装备产业园规模化、基地化发展。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深耕省内市场,利用贵州区位优势“走出去”,积极开拓周边市场。
贵州通过“资源+市场+政策”三方驱动,正在努力打造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