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电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坚持
“
两条腿
”
走路。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
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电力结构,提升电力保障供应的能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预测,
2012
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
8.5%
至
10.5%
之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5.14
万亿千瓦时。专家分析认为,
2011
年,我国
GDP
比上年增长
9.2%
,比上年
(10.4%)
下降
1.2
个百分点。在
“
稳中求进
”
以及转方式、调结构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
2012
年,我国宏观经济将出现惯性回落态势,
GDP
增速继续下滑的可能性较大,这将带动全社会电力需求的放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年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将随之缓解。
根据中电联预测,
2012
年,我国新增装机将达
8500
万千瓦左右。其中,水电新增
2000
万千瓦左右,火电新增缩小到
5000
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1.4
亿千瓦左右。从目前的情况判断,今年汛前水电来水偏枯的可能性较大,装机特别是火电装机增长慢,电煤供应结构性过剩与区域阶段性偏紧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供应外部环境依然比较严峻。特别是下半年用电高峰出现,电力需求将会明显回升,全年用电需求将呈现
“
前低后高
”
的态势。
总体看,今年我国电力供需仍将总体偏紧,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缺电的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最大电力缺口将达到
3000
万千瓦至
4000
万千瓦。电力行业对于保证电力供应,特别是下半年
“
迎峰度夏
”
、
“
迎峰度冬
”
中的电力供应,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解决电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坚持
“
两条腿
”
走路,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
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电力结构,提升电力保障供应的能力。
根据预测,
2012
年全年,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将在
4750
小时左右,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在
5300
小时至
5400
小时。由于水电生产形势可能仍不乐观,火电仍然将是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经测算,今年全国电煤消费量将比上年增加
1.5
亿吨左右,相应需要国内新增
3
亿吨以上煤炭供应量,才能较好地保障电煤需要。因此,保证电煤供应将成为有效缓解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关键。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快释放煤炭产能、增加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出口,增加进口,确保电煤充足供应
;
做好电煤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整肃流通环节,严格控制电煤到场
(
厂
)
价格
;
及时启动煤电联动,尽快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改善火电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
建立健全电煤供销预警、调节、应急机制,支持火电企业多存煤,保持电厂合理存煤水平
;
组织好重点地区电煤运输,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应用特高压、大容量直流等先进输电技术将电力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缓解铁路、公路煤炭运力不足的压力。
在加强电煤供应能力的同时,充分运用电价等经济调节手段,强化电力需求管理。有关部门应通过出台并实施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以及峰谷电价等措施,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促使用户通过应用节电技术或产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节电
;
根据用电负荷特性,滚动调整有序用电方案,确保
“
有保有限
”
落到实处。
此外,还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电力结构,加大对替代能源的科研力度,提高替代能源在电力总量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