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文国
夏洪
史东旭
“十一五”期间,贵州工业企业节能面临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
贵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超过20%,完成了全省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的预定目标,也为贵州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作为一个
“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企业仍占相当比重的西部能源资源大省,贵州工业企业在节能降耗上,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能源审计有效助推企业节能
“越往后,挖潜的难度越大,但是总体而言,贵州工业企业在节能减排上,仍有较大潜力可挖,这是毫无疑问的。”
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主任夏银寿谈起贵州省近年来工业企业节能工作的开展,感慨良多。
.jpg)
省节能监测中心举办的节能技术专题培训班会场 杨俊摄
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成立于
1982
年,作为政府授权的节能监测机构,主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能源法律、法规和节能技术标准,负责对全省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
贵州中烟工业公司是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应企业之邀帮助进行能源审计的一家企业。2008年,中烟公司为查找自身在能源管理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增强经济效益,主动邀请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对公司下属几家卷烟生产厂进行能源审计。
审计中,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技术人员发现,贵州中烟工业公司虽然
管理比较规范,但由于节能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公司在节能上,同样存
在节能技术进步方面的工作欠缺、企业能源管理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这次审计结束后,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对中烟公司下属遵义卷烟厂等几家企业如何提高空压机等温效率、如何提高锅炉利用效率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中烟公司也根据中心出具的能源审计报告,组织力量对相应环节进行了整改。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烟公司下辖的几个卷烟厂在节能减排上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其中贵阳卷烟厂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后,二氧化硫的排放现已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黔南贵定卷烟厂锅炉改为以水煤浆作燃料后,减排效果明显了,烟厂生产总体运行成本则基本没有增加。
据公司生产部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通过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贵州中烟工业公司2010年在卷烟生产量与2005年200万大箱相比增加了近40万大箱的情况下,公司耗能量却从2005年的12万多吨标煤下降到不到7万吨标煤,万支卷烟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9.2千克下降到5.2千克,降低了43%。
中烟公司生产部技术员胡波说:“‘十一五’期间,贵州中烟工业公司通过节约用电、节约用煤、节约用气和节约用水,四项节约的成本合计达到了8120万元,这一成绩的取得,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能源审计功不可没。”
“卷烟生产企业在贵州工业企业中,耗能量并不算是最大的,贵州类似这样有潜力可挖的企业还有不少,能源审计中‘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不少企业在节能上,缺的就是这种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夏银寿说。
.jpg)
贵州中烟公司贵定卷烟厂水煤浆储浆罐 胡波摄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挖潜“瓶颈”
据了解,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党中央、国务院较早就引起重视,但实际上直到“十一五”初期,不少省市对这项工作仍没有真正重视。能源使用成本过低,污染处罚力度不够,使得不少企业长期习惯于粗放式增长,未把节能工作真正当回事。
据贵州省有关部门的同志介绍,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目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8倍,是日本的7.6倍,美国的3.9倍,印度的1.4倍,而贵州又是全国的1.97倍,是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最高的5个省之一。作为“十二五”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重要支撑和切入点,贵州省“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更为重要和艰巨。
然而相应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工业企业节能在我国未能受到充分重视,不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都没有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因此贵州近年来节能工作力度加大后,专业节能技术人才奇缺,已成为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节能工作开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关专家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不少节能公司,贵州本省的节能公司目前也已增加到数十家,但由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不少号称专业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揽下专业节能这个“瓷器活”。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贵州目前年耗能量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已有600多家,其中年耗能量10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超也过300家。但作为全省最早的专业服务机构,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目前专业节能技术人员也仍不到10人。而这600多家企业,中心每年能真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也只有三四十家。市场的巨大需求和人才储备不足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
“虽然各家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但不少节能技术都是通用的,通过采取措施,相当部分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在现有基础上再降10%,完全可以做得到。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支撑,一些打着节能旗号的公司让企业花了钱,却达不到预期效果,不仅挫伤了企业节能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夏银寿说。
节能“挖潜”仍需多管齐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节能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往往也能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投资5000多万元的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蒸汽供热系统能量优化技改项目,项目完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2.1万多吨,按1:1.5比例折算,一年节约的原煤总量超过3万吨。按市场上目前每吨550元的原煤价格,公司一年节约的成本就超过1800万元,4年左右时间,公司这一项目的实际投资就可完全收回。
.jpg)
贵州轮胎股份公司节能项目中的反渗透除盐系统 陈波摄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贵州工业增加值能耗已从5.3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约4.1吨标准煤/万元。2011年贵州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的目标是1800亿元。按万元增加值能耗减少1吨标准煤计算,仅2011年,贵州工业企业减少的能源消耗量就将达180万吨标煤,折合成原煤为270万吨,同样按每吨原煤550元的价格计算,一年贵州省因此减少的能源消费支出就高达14.8亿多元。对于一个西部欠发达省,这笔支出肯定不是一个小数。
近年来,为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贵州省在鼓励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上,已给予企业不少引导和扶持,如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贵州省已制定了《贵州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给予财政补助,为搭建工业领域节能服务平台,贵州省已制定了《贵州省工业领域节能服务公司推荐名单(第一批)》,有关部门本着“培育一批,引进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正努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服务有特色的节能服务企业,但总体上,贵州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呈方兴未艾之势。
“节约能源,无论对企业、社会、国家和全人类的发展,无疑都是好事,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毕竟有自己的利益追求,要充分调动企业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国家除了在政策、资金上多给予扶持外,通过采取加强节能宣传等措施,营造一个有利于节能工作开展的大环境,也是同样重要的,因为一些节能项目的实施,企业可能不赚钱,甚至还赔钱,如果没有一个人人重视节能工作,人人以节约能源为荣,以浪费能源为耻的大环境,仅靠企业现有的热情,显然是不够的。”贵州轮胎股份公司计量能源处处长陈波说。
稿件来源:《贵州能源》20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