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应运新时代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能源新观察

新机制应运新时代

贵州省能源局门户网站  http://nyj.guizhou.gov.cn  发布时间: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24 10:59:00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煤种多、煤质好,储存有大量的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同时,贵州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珠江两大流城及乌江、北盘江等8大水系。

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贵州拥有盘江、水矿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17家,建成投运了纳雍、发耳、盘南等21家火力发电企业,以及构皮滩、洪家渡等大型水电企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重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主战场,原煤产量一度达到全国前四位。

然而,多年以来,资源富饶的贵州却面临发展困境,能源工业运行长期大起大落,省内“煤、火、水”始终各自发展, 处于相互竞争、利益博弈的状态,没有形成发展共同体和利益攸关方,加之周边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整体防风险能力较弱,三方互济共赢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20171月,贵州把“稳定煤炭市场预期,建立煤电联动、水火互济运行新机制,推动能源工业稳定安全可持续发展”列为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工作之一。

针对突出矛盾,打好“组合拳”。新机制一开始就综合考虑了各方利益平衡,通过建立电煤长协机制、水火互济机制(水火发电权交易)、水火优化调度机制、电煤储备机制、财政金融保障机制、预测预警机制六个机制,实现电煤生产长期稳定,科学合理调度水火出力,平衡上下游产业利益,形成煤炭、火电、水电优化运行。

20175月,《贵州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标志着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从构想到落地实践的认识升华。

顺势而谋、应势而动,响应新时代对能源的新要求,聚焦能源工业突出问题,贵州创造性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进一步依托富饶的资源,打造电量充足供应、电价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优势。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运之顺畅、行之有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仅为贵州的能源改革发展提供了时空标尺,对于全国来说,在聚力形成煤炭、火电、水电利益共同体上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8年1月通过辅助系统智能化验收的火烧铺煤矿,是贵州第一个智能机械化示范矿井。图为无人值守的中央水泵房。2.jpg

2018年1月通过辅助系统智能化验收的火烧铺煤矿,是贵州第一个智能机械化示范矿井。图为无人值守的中央水泵房。


电煤不“荒”了——

2017 2018年,贵州省内供应电煤同比增长33.5%和14.4%,扭转了多年来冬春季电煤紧张的局面

201917月同比增长15%,贵州省调电厂存煤最高达到851万吨,年来的最高水平。

2017至2019三年,电煤供应量达到1.6亿吨,电煤日常存煤保持400万吨12天用量以上,季节性存煤400万吨用于应对春节煤矿放假。

 

电力稳增长——

2018年,贵州省统调机组发电量16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

201917月,贵州省统调机组发电量9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

贵州省内不拉闸不限电,完成“西电东送”每年500亿千瓦时协议电量。  

 电价有优势——

目前,贵州省大工业目录电价排全国第24位,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大工业用户输配电价在已公布标准的28个省级电网中排第23、26位和27位。

 优质煤炭产能逐步释放——

截至2019年7月底,贵州公告煤炭产能1.6亿吨

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效果明显——

截至2019年7月底,贵州采煤机械化率75%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煤-电-网-用协同发展——

2018年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火电企业同比减亏26亿元

201918月煤炭产量、火电发电量及机组利用小时数保持增长。  

2017年,贵州电网省内售电量突破千亿千瓦时,扭转了持续亏损状态;2018年以来保持盈利;2017年至2019年7月,减少工业企业用电成本100多亿元。

 巩固加强能源工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

2018年,贵州煤炭、电力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23.8%,拉动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

201917月,贵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31.7%,拉动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关闭 微信 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